首页 理论教育 亚历山大·蒲柏

亚历山大·蒲柏

时间:2022-1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蒲柏出身于一个当时在政治上极受歧视的天主教徒家庭。12岁时患重病,由于健康受到损害,从此家居读书。蒲柏在文学上崇奉新古典主义,重节制,讲法则,这也与当时提倡理性的英国上层社会相适应。蒲柏的成名之作《批评论》运用英雄双韵体,宣扬文学批评家必须有高雅的趣味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作者在论述正当使用财产时指出,在奢侈求美之中亦应注意合乎自然,就像建筑与园艺不能以大为美而忽略整体的比例与和谐。

(Alexander Pope,1688—1734)

作者及作品简介

蒲柏出身于一个当时在政治上极受歧视的天主教徒家庭。12岁时患重病,由于健康受到损害,从此家居读书。16岁时开始写诗,23岁发表诗篇《批评论》(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受到文坛注意,后以写诗和翻译古典作品为生,成为当时不多见的职业作家。

蒲柏在文学上崇奉新古典主义,重节制,讲法则,这也与当时提倡理性的英国上层社会相适应。他主张诗应该严格划分体裁,绝不容许不同体裁诗作混为一体。他擅长把平淡的话写得华美无比。他认为卓越的诗句“内容是人们熟知的,文字是绝妙空前的”。他的作品无不精心雕琢,技巧娴熟,在形式上至臻完美,为世人折服。在英语诗歌史上,双韵体诗由乔叟最先起用,后经斯宾塞、马洛等人发展,再由德莱顿恢复弘扬,最后经蒲柏的完善扩充,形式更整齐优美,节奏更跌宕有致。这种五音步抑扬格、两行成一组相互押韵的“英雄双韵体”在诗歌艺术中达到了神韵独步千古的境界,成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高成就。

蒲柏的成名之作《批评论》运用英雄双韵体,宣扬文学批评家必须有高雅的趣味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卷发遇劫记》(The Rape of the Lock,1714)是仿英雄体诗所写,作者故意小题大做,使用罗珂珂式的华丽文笔描写一对贵族男女因追逐游戏而交恶的社会新闻,但又意含讽刺,展示了时髦社会中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蒲柏也翻译了一些古希腊荷马的著名史诗,如《伊利亚特》(The Iliad,1715—1720),《奥德赛》(The Odyssey,1725—1726)。他所编辑的《莎士比亚全集》(The Works of Shakespeare)1725年问世。在《道德论》(Moral Essay,1731—1733)中蒲柏认为:人各有特点,有的纯朴单一,有的矛盾复杂;伟大的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弱点;行为和动机之间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在论述正当使用财产时指出,在奢侈求美之中亦应注意合乎自然,就像建筑与园艺不能以大为美而忽略整体的比例与和谐。蒲柏的后期作品哲理诗《人论》(Essay on Man,1732—1734)是一首反映了流行在当时上层人士之间的哲学信念,如“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