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园田居》之三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在消逝中行走的世人,却可以保持一份凡心,坚持自己的“愿”。这种“愿”,是对宇宙无常的安身立命,接近于儒家的思想,保持自己内心洁净。忘怀得失,听从内心的本愿,方能闲情自适。掬起一把月,揽起释然的岁月。

《归园田居》之三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人存活在世上,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诗人也不例外。世间之人日日想着如何好风凭借力,一举送我上青云。而处于偏远之地的陶渊明,也要于南山下种豆。杂草长满了田野之间,几乎要盖过豆苗,于是,诗人担着锄头,在晨星还在时,到山下修理杂草。直到月亮升起,夜幕降临,才挑着一身疲惫离开。与同样在奔忙的人所不同的是,体力劳动即使辛苦,诗人也感觉很快乐,他的内心宁静,露水沾湿了衣裳也不以为意。因为,不管是外在如何艰辛,只要“愿无违”,保持着自己的本心,则其乐不改。

退隐江湖,看似一种逃避,其实是一次前进。在退隐中,你看清了原来的自己,才倾听到了最初的声音。

一家大户宴请了全城的文人雅士,酒足饭饱之后,主人提议,今日骚客云集,何不共同挥毫一画,仿照古人曲水流觞,这难道不是一件乐事?众人纷纷认同,于是推举了两位声望极高的画家,来做一幅龙虎相争图。

两位画家站在长条木桌的两边,一人画龙,一人画虎,手执大笔,挥墨如飞,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在云间张牙舞爪的青龙就出现了。它矫健的身姿,紧绷的躯体,骄傲的眼神,透露着要和山林之王一决高下的雄心。

再看另外一边,山涧流水,一只黄白相间的猛虎瞪着大眼,竖起尾巴,似乎时时刻刻准备战斗。

在场的大部分宾客,围着两位画家,仔细地观看两人的画作,即使两人笔力苍劲,但还是觉得画作不够生动,两位画家根据旁人意见多次添加笔墨,还是不尽如人意。

众人议论纷纷,各自都给出了意见,但没有一种说法能将大家的怀疑说服。

最后,他们只好请教城里最德高望重的智者。

智者正在角落里品着茶,本无心参与这一场讨论,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只好起身。他走上前来,看了一眼两人的画作,笑着说:“这龙虎的神态倒是极好的,只是画者不懂龙虎的品性罢了。龙在进攻之前,它的头必定先往后面缩着蓄势待发,而虎要扑向对手的时候,也会往下低头,两人往后退缩的幅度越大,其爆发的力量,也就会更惊人。”

宾客们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原来,退,是为了向前啊。

智者似有所思的看着在场的宾客说:“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一位宾客不解地问道:“如何方能退?”

智者笑着说:“身心清净,便是退隐之道。”

从一幅小小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到,“退”不是在倒退,而是让心灵,在往更高的境界迈进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下一步。很多人只是知道一味地向前,不断地改变方向,却违背了自己的本愿,失掉了那一份纯净。

佛曰:愚人将幻当真,智人观幻即离。所有的当下,不过是虚幻,很快就会消弭。而在消逝中行走的世人,却可以保持一份凡心,坚持自己的“愿”。这种“愿”,是对宇宙无常的安身立命,接近于儒家的思想,保持自己内心洁净。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它让我们守着应该坚守的,返回最初的自己,顺应内心,随心所欲,静看庭前日升日落。

“圣人听心,不求佛;愚人听佛,不求心。”愚人之所以不得其乐,是因为被外在的繁华所蒙蔽,或者看不到未来,也见不到过去,只是天天被尘世痛苦奴役。有时候,“丧我”才能得到“真我”。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人与人的相处,本无你争我夺,本无你欺我诈,如今的得失都是人心惑乱。忘怀得失,听从内心的本愿,方能闲情自适。

放下万千重担,让我们走在心灵的田地上,悠闲地迈开步子,在静谧中感悟,在静谧中沉思,记住当初的自己,忘掉繁杂的束缚。掬起一把月,揽起释然的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