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镜吾的学生鲁迅

寿镜吾的学生鲁迅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遭受北洋政府迫害,鲁迅南下厦门大学任教。鲁迅12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直到18岁离开绍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为止。至于寿镜吾的次子寿洙邻、族亲寿石工夫妇、寿昌田等,鲁迅均有往还,在《鲁迅日记》里均有记载。对于鲁迅尊敬的寿镜吾先生,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鲁迅在《日记》、小说《怀旧》等著作中亦有直接的记载或间接的描绘。

第45章 寿镜吾的学生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令飞、鲁迅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17岁慕名从寿镜吾读书,后赴南京求学,接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习医,1906年毅然弃医从文,希冀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并在故乡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教育部任职,兼在北京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期间,参与《新青年》杂志工作,发表大量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的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相继出版《呐喊》、《坟》、《热风》、《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及其《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与精神。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而遭受北洋政府迫害,鲁迅南下厦门大学任教。翌年1月,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后,愤而辞去中大教职。1927年10月,定居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先后参加和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积极从事革命文艺运动,团结广大进步文艺工作者,粉碎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晚年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上海十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末编》等杂文集,为我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生领导和支持“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社团,主编《莽原》、《奔流》、《萌芽月刊》、《译文》等文艺期刊,热情关爱、培养青年作者,大力译介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纲要》,整理辑录《嵇康集》、《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等。现有许多种《鲁迅全集》、鲁迅著作单印本和插图本行世,并译成多种外文在世界各国发行。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鲁迅12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直到18岁离开绍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为止。他在这里读了五六年光景的书(其中13岁那年因祖父科场案发到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寄居近一年),对寿镜吾先生怀有深刻的印象,对他也很尊重。在绍时,凡逢年过节,鲁迅循俗执弟子礼,常去拜年和看望寿师。外出谋生后,鲁迅与寿镜吾仍保持联系,如1923年1月29日《鲁迅日记》载:“上午得镜吾先生信。”2月9日《鲁迅日记》则有“寄镜吾先生信”的记载。1915年12月3日,鲁迅“得寿师母讣,以呢幛子一送洙邻寓”,5日,“寿洙邻设奠于三圣庵,上午赴吊”。尽管寿师母系一介家庭主妇,我们只晓得姓徐,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是,鲁迅对于师母的病逝,及时到寿(洙邻)府送吊礼,向遗属表示慰问。开吊那天,又亲去吊唁。至于寿镜吾的次子寿洙邻、族亲寿石工夫妇、寿昌田等,鲁迅均有往还,在《鲁迅日记》里均有记载。对于鲁迅尊敬的寿镜吾先生,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鲁迅在《日记》、小说《怀旧》等著作中亦有直接的记载或间接的描绘。关于鲁迅与寿镜吾的关系,请参阅本书魏若华、王德林和裘士雄等人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