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味书屋得名考

三味书屋得名考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味书屋与众多的私家书屋一样,起初,不过是一处私人读书的平常去处。原来书房的东首月门内作为藏书室,并仿三国时董遇的故事,将最大那间书房,作为“三余书屋”,这是清朝名士梁同书的手迹。这条格言应该是三味书屋的始祖凤览公教子孙读书的目的。鲁迅及二弟周作人,就成了三味书屋寿镜吾的学生。

一 三味书屋得名考

三味书屋与众多的私家书屋一样,起初,不过是一处私人读书的平常去处。只因鲁迅先生启蒙(12-17岁)于此,承他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少年回忆文后才闻名于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革命党人徐锡麟编印的《代数备旨全草》,也是寿氏的重要藏书。封面上盖有“宣统元年贰月信天庐涧邻阅”字样的红印

三味书屋得名的来历颇远。

它坐落在绍兴市今都昌坊口(原覆盆桥)寿家台门内。寿家台门是一处典型的带有明清风格的江南宅院,前面拥有水榭式台门,引来不少美院学子作画;后有很大的竹菜园,以供家口食蔬养性;台门进去,南北有三进;东西各为厢房;总共有五十一间房子。第一进是大厅,供家庭庆、祀典用,厅屏风后和东西厢都为住家。

镜吾公的祖父凤览公边经商、边读书,方在前两代的积累基础上,置有都昌坊口的寿家台门。凤览公是这里的始祖。

迁入此台门的确切时间是清道光元年(1821)(1)

鲁迅的启蒙师——镜吾公,其祖先本来就是读书人家。清嘉庆时期在鉴湖之畔酿酒,因激于地方昏官惩治恶势力不力,又埋头重理旧业,冀望有朝一日能出来主持公道、伸张正义(2)

镜吾公的祖父迁此台门后,立即将东南端厢房辟出七间屋宇,连同前面的小天井和屋后的小花园、水踏步,作为自己和后世子孙的读书天地。原来书房的东首月门内作为藏书室,并仿三国时董遇的故事,将最大那间书房,作为“三余书屋”,这是清朝名士梁同书的手迹。屋名是置产时原来就有的。

镜吾公的父亲韵樵公(1817-1870,名广基,字云巢)读书于此,后登仕。为峻山按察司经历,管擒捕盗贼的事。韵樵公书法造诣高。将屋匾“三余”挖补成“三味”,于是境界全出。他的书法几乎可以和梁同书的乱真。

书屋为什么要改成“三味”?

屋内这副流水对(楹联)已点明了原意:“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镜吾公的次子洙邻公解释很经典,他的小孙子寿宇的说法(3)也精彩。他们的古文造诣都很深。《诗书》本身就囊括了当时的重要典籍,而三味书屋的藏书室内,收藏的正是:经史子集;金石字画;方志方技方术类书和佛经等。

孔子有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条格言应该是三味书屋的始祖凤览公教子孙读书的目的。当然为惩治地方恶势力,是促使其发愤读书的更为直接的动力。

镜吾公是韵樵公的次子。他经历了清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数帝的统治,目睹了八国联军的侵扰及太平天国的起义到失败。清王朝的丧权辱国、腐败无能,已使他深恶痛绝,于是他决不再热衷仕途,而效仿前人在这三味书屋内招子弟读书,把改变国运、伸张正义的希望,寄托在未来一代身上。鲁迅及二弟周作人,就成了三味书屋寿镜吾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