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烦由“垃圾”生

烦由“垃圾”生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卫星图片显示,北京市区及市郊,已经形成了环状垃圾群,占地超过100平方米的垃圾堆有一千多处。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经达到1.7亿吨。而由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等引发的爆炸、中毒等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显然,垃圾已开始全面而主动地向我们宣战。人类不得不为将被垃圾所淹没而绞尽脑汁,付出代价。换言之,不久的将来,谁能使“垃圾”“俯首”,谁就能在国际秩序中赢得主动。

有人把当今我们这个享受人类文明的社会,称之为“用过即扔的社会”。依我看,此话并不过分。

据说,在物质高度富裕的美国,更新换代的周期愈来愈短,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成为美国人头疼的事儿。然而,近些年,发展中的中国也呈后来居上的态势,垃圾“围城”现象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正如某官员在评价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给中国带来越来越巨大的环境压力的现实时所指出的,“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里陆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二十多年里就集中出现了”。

据1997年的媒体报道,当时有着700万人口的北京城区,日产垃圾为1.5万吨。如此算来,一年的垃圾量可堆成3座景山。卫星图片显示,北京市区及市郊,已经形成了环状垃圾群,占地超过100平方米的垃圾堆有一千多处。北京被垃圾包围了,北京人生活在“垃圾世界”里。

然而,北京又仅是国内被垃圾包围的200多座城市之一。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经达到1.7亿吨。若加上其他固体废弃物,则达7亿吨每年,而且每年还在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底,垃圾堆放总量已突破80亿吨。全国本已经捉襟见肘的耕地,为此又净减了500万公顷。而由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等引发的爆炸、中毒等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显然,垃圾已开始全面而主动地向我们宣战。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而今,当我们无法将垃圾堆放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时,烦便也由心头而生。于是,有人大胆预言:继20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本世纪将会由垃圾引发出另一场革命。人类不得不为将被垃圾所淹没而绞尽脑汁,付出代价。

行文至此,笔者突发奇想:现在,我们因“垃圾”而烦恼不已,那么,我们能否像其他曾困扰我们的问题一样,变压力为动力,迎接这新世纪的“挑战”呢?换言之,不久的将来,谁能使“垃圾”“俯首”,谁就能在国际秩序中赢得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