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议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议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写哀痛情感的“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的语句在结构上是并列中又有并列。因此,我认为“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的“不”是指“没有死”,属动词;整句可译成“如果没有死,那悲恸的心情就没有穷尽了”。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议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呼?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发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何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以上是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第二部分的文字。韩愈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其为文,主张要有充实的内容,学习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并力求做到“文从字顺”,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祭十二郎文》悼念侄子韩志成,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中细节,可谓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

教师教学用书》及课文注释中,将“虽然”领起一段的最后一句“而不悲者无穷期矣”译为“而(死后)不能悲伤的日子却没有穷尽”,我觉很为不妥。因为这段文字着重写作者当时身体的衰微和十二郎的死讯给作者所带来的哀痛。而写哀痛情感的“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的语句在结构上是并列中又有并列。前四句是说“死”,并这“死”又分为了“有知”和“无知”两层来叙述。最后一句依译文则为前四句语义的重复,说了等于没说,反增累赘之嫌,作为一大宗师怎会至此?其实这最后一句应为说“生”,是与前四句的并列。因为“不”字,无论古代和现在,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汇,用法很为特别,它除了作表示一般的否定副词外,有时还可活用为动词和名词等,如《鸿门宴》中范增所说的“不者,尔属皆且为所虏”和现今说有些人员、企业、团体或国家敢在强势面前说“不”。因此,我认为“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的“不”是指“没有死”,属动词;整句可译成“如果没有死,那悲恸的心情就没有穷尽了”。这样既避免与前四句的重复矛盾,又为多角度淋漓尽致的叙述抒情,并又为过渡到后段的照应、赡养其孥(注:nú,儿子,或指妻和子,如妻孥)等顺应自然,也充分的展现了韩文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据此,这些文字的标点也应变动为: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