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带头人应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③组织教师和研究生队伍,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地工作。一个人如果对学术达到痴迷的程度,迟早会成功,如果把名利与地位放在首位,即使一时发达,也可能昙花一现。目前真正创新的学术不多,而披着创新外衣的货色不少;真正脚踏实地开拓前进的不多,而急功近利、浮光掠影的不少。学术带头人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②对学术带头人积极支持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一、学术带头人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中有关键的意义

学术带头人是教师队伍中的将和帅,一个学科中有无将、帅式的学术带头人,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科的发展;一个学校有多少帅才和将才直接关系到学校上水平的问题。学术带头人应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①制定学科发展的战略:立足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生长点,结合本单位的特点与优势,制定发展战略。

②研究学科发展的战术:根据现实条件,制定发展的战术,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有步骤地发展提高。

③组织教师和研究生队伍,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地工作。现代科学很少靠单枪匹马,而是靠大兵团或至少是小班作战,要善于发挥集体力量,首先要以身作则,其次要任人唯贤,还要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增加润滑剂,减少阻力。

二、学术带头人应培养哪些素质?

对学生讲素质教育,对教师尤其是学术带头人更应讲素质培养。

学术带头人的素质培养首先靠自我培养,其次也要靠环境的熏陶。内因为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般地讲,发达国家的条件较好,但出国留学者中也不是都强,这说明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

学术带头人要进行自我素质的培养,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学术和名位的关系

我们教育学生要热爱专业,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热爱专业和学术。是从灵魂深处把对学术的兴趣放在首位,还是把学术仅仅当做晋升的阶梯?一个人如果对学术达到痴迷的程度,迟早会成功,如果把名利与地位放在首位,即使一时发达,也可能昙花一现。

②开拓、创新与求实、严谨的关系

现在从上到下都提倡创新性,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学术带头人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开拓的勇气;故步自封、谨小慎微、胸无大志,就会被迅速发展的科学抛弃。但学术活动是对客观规律的研究,是老老实实的,要防止华而不实的学风,更要力戒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目前真正创新的学术不多,而披着创新外衣的货色不少;真正脚踏实地开拓前进的不多,而急功近利、浮光掠影的不少。这是值得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种倾向。

③勤奋学习与独辟蹊径的关系

学术研究是把自己的研究融合到前人的研究中,而学术资料浩如烟海,天外有天。首先要尊重旁人的工作,虚心学习借鉴,努力攀登,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是没有捷径的。但学术研究不可盲目追随,而是要博采众家之长,走自己的路,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有时可以迅速超前、捷足先登。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有捷径的。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很辩证的见解。

总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应将自己培养成为既开拓创新又求实严谨、既勤奋谦虚又独辟蹊径、既有真才实学又有较高学术影响的高素质的人才。

实现这样的理想是不容易的,现实中常常会偏向一边或另一边,因此要多反省、多总结。

三、各级单位应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支水平高、素质强的教师队伍。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学术带头人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一所大学如果能够拥有一两百位真正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这所学校就有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优秀学术带头人的成长除了自我培养外,还要靠所在单位为之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培育人才的温床。武汉大学人杰地灵,所谓“地”不仅是指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更包括高尚、宽松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培养优良学风与争取单位利益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树立正气,反对歪风,这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当然,一个单位也需争取地位和资金投入。从本质和长远看,二者是一致和相辅相成的;但从实际和短期看,二者有可能是互相矛盾的。单位领导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在坚持培养优良学风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投入,而不是相反。

②对学术带头人积极支持与严格要求的关系。教师为本,学术带头人是本中之最。要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为其创造机遇、排忧解难,但不要揠苗助长,要把他们放在全国以至世界的学术舞台上去考验,提倡学术研究成果走出校门,冲向全国和世界;严格要求其学风和师德,不保护错误,更不姑息养奸。

③重点支持和兼顾一般的关系。学术带头人是本单位的宝贵财富,应该对其采取工作与生活上重点支持的措施。但学术带头人毕竟是少数,并且是动态发展的,不可能孤立成长。因此还应注意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集体。

(原载《武汉大学报》,1999年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