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乾先生的一封短简

萧乾先生的一封短简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初,电视中看到萧乾先生90华诞,首都文艺界为他祝寿的镜头。但不到半月,又得知萧老与世长辞,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我与萧乾先生并不相识,故而也从未有过什么交往。书寄出一个多月之后,即1995年岁末,我忽然收到中央文史馆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竟是大名鼎鼎的萧乾先生的亲笔短简:捧读短简,激动而又内疚。

年初,电视中看到萧乾先生90华诞,首都文艺界为他祝寿的镜头。萧老华发慈颜,仿佛在向人谈文学谈新闻。当时着实为老人的长寿和创作的丰收而高兴。但不到半月,又得知萧老与世长辞,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作为一代宗师,萧老在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的贡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我与萧乾先生并不相识,故而也从未有过什么交往。1992年,我和青年诗人彭国梁主编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系列丛书,这套规模宏大的丛书,收录了四百多名现代、当代文学艺术大师们的名篇佳作,这其中当然包括萧先生的作品。为此,算是与先生有了一次文字交。1995年10月,我怀着崇敬之情,将自己一本不像样的小书寄给先生以求教。

作为一个文学编辑,每天给作家们寄书寄信,实在是家常便饭。寄出去就寄出去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我走进过许多知名作家的书斋,亲眼所见,他们的信件邮包,有时要用麻袋装,有的由旁人代收代拆代为丢进废纸堆,作家本人能看到几件?有的干脆不拆,走廊阳台上,桌子床铺下,到处堆满了信件邮包,堆积如山,尘封灰裹,恐怕不是一年两年之功。

即使无名之辈如我者,年头年尾总在书山稿海中摸爬挣扎,偶尔心烦手懒,对于一般作者的信稿,还不是能丢下的便丢下了。萧老这样的大家,年事如此之高,创作又这样繁忙,我这本小书寄去,可能会淹没于废纸堆中,萧老不一定会看到,更不可能奢望他的复信。

书寄出一个多月之后,即1995年岁末,我忽然收到中央文史馆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竟是大名鼎鼎的萧乾先生的亲笔短简:

渔村同志:

承惠赠大著已拜收,甚感。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诸事如意。

萧乾

95.12.28

捧读短简,激动而又内疚。这几年,萧老住院与疾病的抗争中,仿佛预知自己的时日无多,争分夺秒写作,在病床上写了三百多篇文章,完成了多年孕育在心的短篇小说。在去世前的半个月,他还为即将出皈的《林徽因文集》作了一千多字的序言。他的生命在超负荷运转,却对一个素昧平生的编辑,一个求教的文学后辈,如此尊重,如此谦逊。这位饱经磨难的“未带地图的旅人”,曾确定自己的人生信条是: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这短简的字里行间,不也正渗透着他的平和宽厚的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吗?

长沙晚报桔洲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