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贾平凹先生的一封信

致贾平凹先生的一封信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我刚读完您的小说《病相报告》。从单篇的文章《一棵小桃树》《盼儿》《五味巷》到文集《月迹》《报散集》《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浮躁》《土门》《怀念狼》《病相报告》《油月亮》等,您的作品很多,我虽未尽数读完,但一直都在读。记得著名作家程海也说过:“最珍奇最宝贵的,都产生于最惨烈的痛苦。”最近,我买了一本《病相报告》,看后才明白:社会病了!

致贾平凹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贾平凹先生:

您好!给您写信可能是我一时的冲动,也可能是出于尊崇,急于把压在心底的话对您诉说。您是一位著名作家,时间很宝贵,我不知道您能否收到并阅读这封信,但还是大胆地提笔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最近,我刚读完您的小说《病相报告》。开始读这本书时,我觉得如坠五里迷雾之中;读完后,方才豁然醒悟过来。我被您所讲述的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被这朵某种意义上的“恶之华”所陶醉。同时,我也十分惊讶:小说竟然也有这种写法?!这本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以第一人称出来说话或者说讲述故事的发展,但真正的主人公却只有一个;小说的结构看似支离破碎,实则严密紧凑。

在这里,我不敢妄评您的大作。我既非文学大师,又非专业文学评论家,我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普通文学青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而已。今天写这封信,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和您进行一次拉家常似的交流。

我一直都在拜读您的大作。从单篇的文章《一棵小桃树》《盼儿》《五味巷》到文集《月迹》《报散集》《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浮躁》《土门》《怀念狼》《病相报告》《油月亮》等,您的作品很多,我虽未尽数读完,但一直都在读。另外,我还读您主编的《美文》杂志,感觉很是不错。

说句实在话,起初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您的作品,也许是读得太少,又未读懂读透的缘故。那时,我总嫌您的辞藻不够华美,语句不够顺溜;总嫌您的句子中少加或多加“的”、“了”等虚词;总嫌您把人写得太丑陋。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您的作品了。于是,我又重新把所能找到的您的作品系统地认真地读了一遍。

您是当代文坛颇具争议的作家。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夸赞你,有人毁谤你;有人吹捧你,有人贬斥你……无论怎样,您依然稳若泰山,独坐守心。我佩服您,不仅仅是佩服您的作品,也很是佩服您的人品。一个人让别人喜欢并不难,难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作家也是如此。好东西并不见得人人都喜欢。有些是开始不喜欢,后来又喜欢得不得了。凡事都有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这就如同谈对象,一见钟情虽然也有,毕竟罕见;两情相悦,相濡以沫才见得真感情。

读者能读懂作者是幸福的事情,作者能被读者理解和认可也同样是幸福的事情。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不免带有些自嘲的口气。我认为文学是神圣而壮丽的事业,神圣而壮丽的背后是痛苦。记得著名作家程海也说过:“最珍奇最宝贵的,都产生于最惨烈的痛苦。”小时候,我以为文学家都是衣食无忧,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后来才知道,在艺术的王国里,他们是“王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都是“苦行僧”。外国的不说,外省的也不提,就咱陕西的作家,哪个不苦?柳青、杜鹏程、路遥,邹志安等诸位大家,我虽未能亲见其人,但读其书、闻其事,可想见其人之苦。程海先生,我见过他四次面,听过他作的文学报告,看过他的《我的夏娃》《热爱命运》《人格粉碎》等大作,对其痛苦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过程有着深切的感知。叶广芩、红柯,我曾在工人文化宫听过他们的文学讲座,也深知他们的出身和经历。对于贾先生您,我虽未能谋面,但见过相片,读过作品,深知您不但痛苦而且孤独。您不但出身苦,经历苦,且身体“苦”,你曾说自己是“全国著名的病人嘛” !

说到病,其实这个世界上谁不是病人呢?人病了,连爱情也病了,还有什么没病?什么是病?“嗜好是一种病,偏激是一种病,还有吝啬、嫉妒、贪婪、爱情……”你说的,我赞同。别的不论,就说嗜好吧,它就是一种病。所谓嗜好,是人对某种事物过分的偏爱、执着。释家牟尼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佛祖教菩萨不要执着,而我们人却一心要修成菩萨,却总不能如愿,就是因为我们有执着之心,而执着是一种病呀。所以,我们生病,我们痛苦。

和你一样,我也喜欢静思玄想。俯察蚁行时,我想自己的前途和出路;仰观星驰时,我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想得很多,但总是拆不穿人生之谜。迷茫、困惑、无助之情如蚊蛾萦绕,挥之难去。最近,我买了一本《病相报告》,看后才明白:社会病了!既然社会都病了,人又怎能不病?

想说的话很多,但我又不得不收笔了。您是一个名作家,忙得很;您又是个病人,身体不好。我只得收笔了。但最后想请教你一个问题:《病相报告》中写“訾林和胡方”的那五章开头的文字为什么一样呢?你的文字向来都是干净利落,怎会有这样大段的重复之笔呢?或许,你对此是别有用意,只怪我才疏学浅,不能理解,诚望你能“传道、授业、解惑”。

搁笔

致敬!

祝您:“杂事少些,疾病少些,自在多些”。

2002年7月19日于绛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