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论5: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必须与政府信息能力相匹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泛化导致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三、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书的研究基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低效和信息时代公众信息需求的迅速提升,主要目的是通过阐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异同,来论证新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前面的各章节在对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引申出公共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分别从经济学、行政学等不同视角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公共信息资源产权特征和配置规律;提出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并对传统单一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的透视;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在特征和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有限性等角度论证了多元化管理体制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政府、第三部门以及企业三者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进行了论证。通过研究,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结论1: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既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薄弱环节,要提高我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就必须把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放在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

结论2:物品的属性分析是进行管理体制划分的前提,“公共性”构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最本质的核心特征,也决定了其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既相互交叉又有一定区别,并不是所有的公共信息资源都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同样,政府信息资源并不都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结论3:公共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其管理体制的多元性,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对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彻底否定,而是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公共信息资源开发,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结论4:与其他产权界定相比较,公共信息资源的产权具有结构的稳定性、界定的相对模糊性、约束的特殊性以及产权维护的脆弱性和产权收益的难以计量性等特征。产权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信息资源配置的多样化选择,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各有其优势和一定的不足,提高公共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通过竞争机制寻求市场和政府有效结合的切入点。

结论5: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必须与政府信息能力相匹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泛化导致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结论6: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及获取、利用效果取决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政府信息垄断造成了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对称现象。

结论7: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是公共信息资源政府管理的有益补充,三者之间既相互协调也相互竞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运行机制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从而保证了公共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充分体现。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一个崭新理论,其实践远比理论要复杂得多,限于知识面和能力以及论述题目的限定,还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整合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其中包括:

①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概念,与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区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清晰,其宏观管理体系尚未成熟。

②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趋于精细分工和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在分散、零碎的行业性研究阶段,普遍规律性与宏观整合有待深入。

③由于公共信息资源产业化规模较低,第三部门、私人企业介入公共信息资源领域的范围和作用影响还十分有限,实证研究明显不足,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还不十分明晰。

④基层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多学科背景的综合,本书在社会学、传播学以及用户心理学等方面的融合性不足。

有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书只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许多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还需留待以后继续解决。

【注释】

[1]姜虹,陈夏尔.贫困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思考.情报杂志,2004(6).

[2]郭日生.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现状和展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2).

[3]朱杰.开业易做好难信息服务业前景如何?.中国经营报,2001-09-02.

[4]公益性信息服务:靠政府,还是靠社会.中国信息界,2004(20).

[5]胡小明.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何在.http://www.chinalabs.com/news/artview.asp?article.

[6]中国电子政务“金字工程”IT应用特征分析.http://www.3726.cn/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21226.

[7]Joan C.Durrance,Karen E.Pettigrew.Community Information:The Technological Touch.Library Journal,February 1,2000.

[8]郭作玉.谁为法国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中国信息界,2004(9).

[9]杨迎红,丹文辉.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现状及对策建议.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6).

[10]凌美秀,彭一中.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市场环境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

[11]李纲,陈颖.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0(4).

[12]刘小辉等.发展数据库产业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

[13]陈卫生.传播学是什么.新闻与传播,2004(4).

[14]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中办发[2002]17号

[15][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刘昌雄.网络化社会中的行政决策主体:大众化?还是官僚化?.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2000(5).

[17]赵文丽.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应具备的素质.理论探索,2001(2).

[18]甘利人,张颖.数字环境下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3(5).

[19]朱庆华,杨坚争.信息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