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拖延最大的坏处对自己变得犹豫

拖延最大的坏处对自己变得犹豫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拖延症从来都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不是医学上的诊断名词,而是一种自嘲的说法。“拖延症”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确实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还有一点,拖延症对于媒体人来说也有共鸣,所以它在传播方面会有天然的优势。我认为那些说自己有拖延症的人,大部分都没有那么严重。要对付拖延症,首先是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状况。

文_王 飞

Q=《读者·原创版》 A=高地清风

采访之前,高地清风希望提供采访提纲,我以最快的速度发给他,因为高地清风是做拖延症咨询的,我不想因为拖延而被鄙视。坦白说,我一直认为拖延症是“不治之症”,但高地清风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真正受到拖延症困扰的人并不多,但去找高地清风做咨询的人不少,以至于他成了“在行”的“爆款”行家。在采访的最后,我满怀期待地请他支着儿——如何对付那些拖稿的作者,遗憾的是,对方表示“替别人改掉拖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挑选不易拖延的作者,或设置更早的假性截止期限可能是最有用的。

Q:2008年你曾经因为拖延错过了留学机会,在你接触到的咨询者中,有因为拖延造成比这更严重的后果的吗?

A:肯定有,有的人好几年不找工作。但是现在,我们不太关注严重程度,如果大家只是比哪个更严重,来获取别人的同情和安慰,就没有意义了。对来做咨询的人说,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或是倾诉,因为别人没有义务听你倾诉。

Q:“拖延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你研究过吗?

A:这个词应该是网友的创造,是一个网络名词,所以它在传播的时候有一种优势,以至于后来有很多人以为拖延症真的是一种病。

Q:不仅是病,很多人认为拖延症是一种“不治之症”,还有救吗?

A: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拖延症从来都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不是医学上的诊断名词,而是一种自嘲的说法。“拖延症”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它确实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还有一点,拖延症对于媒体人来说也有共鸣,所以它在传播方面会有天然的优势。我认为那些说自己有拖延症的人,大部分都没有那么严重。实际上,因为拖延而花钱去咨询或者参加课程的人只是一个小众群体,也就是说,受拖延症困扰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是有这个不好的习惯,绝对没到病的程度。

Q:来求助的拖延症患者会向你请教哪些问题?

A:有位咨询者要做一项带有研究性质的事情,比较枯燥,他总是坚持不到十分钟就被电脑的其他信息带走了魂,比如忍不住看看网页新闻、论坛等,一看就是一个上午甚至一天,导致研究停滞不前,这是属于自制力差,想寻求解决办法;还有人咨询如何找到思维兴奋点,专注于写作、阅读、做题;如何避免疲劳导致的厌烦工作;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

Q:你把拖延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它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A:急性和慢性是一种比方。急性一般指火烧眉毛的这种状况,类似于在医院看急诊。举个例子,比如没几天就要考试了,但是还一直拖着没看书,所有因为拖延造成迫在眉睫的状况都可以算是急性拖延。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就是慢性拖延。

Q:你做的“战拖训练营”都有哪些训练?

A:有两个阶段: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要对付拖延症,首先是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状况。自我管理的方式是,用一个时间管理软件解决70%的需求,在第一阶段,受训者能够在工作当中按部就班,完成大部分任务。在这个前提下他再去剖析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认知。当他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时候,会在职场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分工,人在做适合自己的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拖延。

Q:战胜拖延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A:有一些案例挺有意思的。有位学员接受咨询后状态特别好,本来她的工作业绩是倒数第一,接受咨询一个星期之后,她突然成了第一。但这给她带来了烦恼,她的同事和领导非常不适应,有人觉得是不是给她安排的活儿太少了,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她居然有时间去厦门“旅游”,“这太不公平了”。我给她的建议是,直接找到领导,澄清事实,表明自己去厦门是参加培训,而且是自费参加提升工作效率的培训。

Q: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拖延症患者,你有什么建议?

A:不要关注工作的总时间,而要关注有效时间。有效时间就是你在工作当中能够投入状态、出成果的时间。如果你关注了这部分时间,就会发现可能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就足以完成大部分重要的事情。

Q:你做行家给咨询者建议的时候,自己有哪些收获?

A:做行家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不但提升了自己做咨询的能力,更认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有一段时间,我成了“在行”的“爆款”行家,最多的时候一天接3个咨询。“在行”是一种社交模式,它跟做心理咨询还不太一样,既然是社交,你就要做出效果来,接单的时候说是一个小时,但实际上经常要花两三个小时,所以那段时间就特别累,但是也接触了很多不同的案例,并且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Q:做了这么久关于拖延症的研究,你会介意别人拖延吗?

A:有些拖延是必然的,比如一个人初入职场的时候一定会拖延,因为他有很多东西不确定——人在掌握信息不充分的时候,不拖延是不太可能的。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工作受到干扰。另外,办公室的设置、分工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我们的拖延。很多时候,拖延是外部因素导致的,了解原因之后,反而会促进我们的磨合。我们会把拖延当作一种信号,看怎样以此优化我们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