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行行家资料审核不通过

在行行家资料审核不通过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在行”的注册行家,乔齐已经通过这个平台见了29位咨询者,还有148人表示“想见”。截至目前,“在行”的注册行家有2500余人,每天约有250单的成交量,均价400元,其中,互联网、职场、创业等方面的需求最多。2015年3月,“在行”还在邀约行家,而到5月之后,行家数量开始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且大多数都是主动申请入驻。有行家调侃,“在行”模式下的对话,可以用“我半生阅历的精华,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表达”来形容。

文_十 方

作为服装设计师、造型师,乔齐在自己的空闲时间会帮助一些职场女性解决如何着装的问题。她会根据来访者的特点、气质、身材提供专业的着装搭配建议,推荐服装品牌,也会针对特定的场合进行服装搭配。有时,来访者会带来十多件几乎没穿过的衣服请乔齐帮忙搭配,经乔齐之手,这些衣服避免了被抛弃的命运。所以,即便每次时长约为1.5小时的咨询需要花费900元,来访者也觉得很值,因为学习了“穿衣哲学”,还能省下买衣服的钱。

作为“在行”的注册行家,乔齐已经通过这个平台见了29位咨询者,还有148人表示“想见”。“在行”是果壳网旗下一个主打经验交谈的O2O平台,当你遇到问题,可以在这里以付费的形式邀约行家面谈,为你出谋划策,无论你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款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产品”还是“如何在姐弟恋中扮演好姐姐”。

姬十三的灵感

“在行”源于果壳网CEO姬十三的灵感。两年前,为了筹备果壳网的慕课学院,姬十三跑到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住了两天,和化工系的男生卧谈、上课。在姬十三看来,这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一群学生,但他发现,很多学生对离开学校后的未来充满困惑,是去外企、考公务员,还是创业……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困惑。姬十三觉得应该搭建一个平台,邀请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人来分享经验,为那些有问题的人答疑解惑。

这个创意最初被提出的时候,在果壳网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生活中,人们习惯了求助熟人;而在知乎这样的网站上,有无数网友愿意无偿分享经验。“在行”是付费咨询模式,会有人愿意埋单吗?

姬十三希望“在行”能将传统的“人情求助式交谈”重新改造,让陌生人可以互惠互利,彼此成全。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那些复杂的个性化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行家出谋划策,给予私人定制的选择建议。

姬十三的想法后来在咨询者那里得到印证,有学员谈个人体验:“我觉得花些钱找人咨询是解决问题最高效的办法,能节省时间。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很难找到各类专家,其实托关系请吃饭也要花钱花时间。由于‘在行’的交流是付费的,双方都会希望在短时间内更有效率、更严肃地把话题聊完,所以相对坦诚高效。”

这个平台让姬十三惦记了两年。2015年3月,“在行”正式上线,话题分为互联网、创业&风投、职场、行业、教育、艺术&兴趣、生活方式、投资理财八大类,咨询者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6个城市约见行家,咨询费用从1元到3000元不等。截至目前,“在行”的注册行家有2500余人,每天约有250单的成交量,均价400元,其中,互联网、职场、创业等方面的需求最多。

我半生阅历的精华,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表达

如果说咨询者可以通过“在行”平台获得指导,那么行家又有哪些回报?显然,几百元的咨询费并不是行家最看重的。“在行”市场VP(副总裁)杨璐介绍,在这个平台上,行家的活跃度甚至比用户还高。2015年3月,“在行”还在邀约行家,而到5月之后,行家数量开始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且大多数都是主动申请入驻。成为行家,一方面是人天生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另一方面,这种面对面的交谈以及学员的反馈,也会让行家受益良多。

身为服装设计师的乔齐创立了自己的女装品牌,她会见很多白领女性,和她们聊“如何能有一个最好的、有气质的装扮”,在交谈中,她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心态和需求,发现在这个市场上还存在哪些没有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同时,她的品牌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口碑传播。

作为“在行”的创造者,姬十三自己也做了行家,他开了两个话题——“创业项目早期实战分析”和“创业雏形期,如何少走弯路”。姬十三平常和圈外的人交流会有障碍,不知道该聊什么。有一次,他去见一个学员,对方穿着花衬衫,戴着金链子,他一看对方这副装扮,当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但是,当那个学员非常自然地从书包里拿出笔和本子,开始提问的时候,姬十三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因为他平常就愿意跟别人分享知识,这种状态让他觉得满足。“平常我们赴一个饭局,如果我们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就不知道该聊什么。”杨璐说,“‘在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双方都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而来。”

有行家调侃,“在行”模式下的对话,可以用“我半生阅历的精华,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表达”来形容。一小时至两小时的咨询,其效果完全依赖学员的个人体验。就目前来看,反馈以好评居多。

学员米摩苏约见了卫计委高级营养师毛德倩、健身教练李易文,请他们为自己量身制定食谱和健身计划。他写道:“以前也试过减肥,看过很多资料,积极运动过,但是我生活上的毛病比较多,即使是一直吃素食也减不下来。两位老师帮我系统地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提出了饮食和运动的建议,一周就很有效果了。预计8月我的BMI指数(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用来衡量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就能达到比较合理的状态。”

吴天天约见过十几位行家,作为一个大四学生,他想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在与行家交流时,他会留意观察他们的待人方式、衣着风格、生活习惯等,思考这些与他们经历、职业背景间的关系,无论是否与问题相关,只要看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就会默默记下来,快速运用到生活中。“约见了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我抱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接近,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

理想中的“社会大学

除了话题分类,“在行”也在尝试一些其他类型的服务,比如请摄影师提供公司团队形象照的定制、活动摄影服务。私教课是另外一种咨询形式,以连续性的多次约见,帮学员系统地解决问题。未来还会有更多元的产品形态出现,比如行家带用户去买一块表,在选购的同时讲解相关知识。

任何新的产品形态都要找到相应的盈利模式,但“在行”并不为盈利模式担忧,因为“在行”本身就是交易平台,抽成或佣金都是可以考虑的模式。但现在,“在行”还是为更多地去解决未被满足的“痛点”而存在。

姬十三希望,未来“在行”能推广至三四线城市——信息越闭塞,对于经验分享的需求就越旺盛。这个判断源于生活经历。19年前,姬十三生活在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镇,“串门要坐船,教育靠自我教育,如果那时能有前辈给我指引,势必少走很多弯路”。

“在小镇时,长辈、老师吓唬我说,不好好读书,只能去上‘社会大学’。听起来很可怕——我们这代人,离开学校后的规定动作是茫然。但时代正在变得不一样,有用的经验在社会中,学习成了终生的事。‘在行’在演化,它将成长为一所理想中的‘社会大学’: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的‘一小时导师’,按需学习,不论来路出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