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下来”的哲学

“慢下来”的哲学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提出的这三个“嘱咐”,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王安忆的“三个嘱咐”是对传统主流价值坐标的调整,是反对“快”与倡导“慢”。如今,社会处于转型之际,人们迫不及待地向往成功,急切地想成为“成功人士”,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的“快”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价值定位。终于,“快”文化日渐成为国民性格的一部分。为了追求这种“快”甚至不择手段,效率、成功、竞争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张有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在给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致辞中,劝告毕业生“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她提出的这三个“嘱咐”,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3705人进行在线调查显示:61.1%的受访者认为王安忆提出的三项“嘱咐”适合当下的年轻人。

王安忆的“三个嘱咐”是对传统主流价值坐标的调整,是反对“快”与倡导“慢”。如今,社会处于转型之际,人们迫不及待地向往成功,急切地想成为“成功人士”,追求金钱、地位、名声的“快”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价值定位

从小时候接受的应试教育到踏入社会走向职场,这种“快”的观念牢牢占据着我们的头脑。绝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快才能成功,才能住别墅、开跑车、挎名包、日进斗金……终于,“快”文化日渐成为国民性格的一部分。为了追求这种“快”甚至不择手段,效率、成功、竞争成为年轻人的共识。于是,有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教授的“40岁之前,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的狂言,于是有了“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马诺,于是有了广泛存在的“成功学大师“和蔚为大观的“成功学”产业。

除此之外,对个人身份的焦虑也助长了这种“快”观念的蔓延与疯长。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人,一种是看别人生活;另一种是为别人而活。从小我们就被灌输成为“人上人”的理念,孰知,这种观念并非心甘情愿。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期许,却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媒体广泛报道的天才少年张炘炀,便是其中一例。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便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2011年,张炘炀被北航录取为博士生,而他仅有16岁。从10岁读大学起,张炘炀就一直被称为“神童”“天才少年”,可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谈道:“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由此看来,张炘炀俨然失去了自己的梦想而成为其父母实现自己梦想的机器。正是张炘炀父母的这种“快”,扼杀了张炘炀真实的“慢”。

如今,年轻人在社会大变化之际,希望迅速成功、成名,陶醉在这种“快”的浪潮之中,却忽视了我们本身需要的“慢”,忽视了深谙自我、寻我所爱的人生哲学。若年轻人一味追求物质和效率、追求竞争之“快”,无法耐心聆听过程之美,必将扭曲价值坐标,对社会和个人均无益处。所以,现阶段的年轻人,在“快”的喧闹声中,平心静气地接受“慢下来”的哲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定可以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64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