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下来……慢下来……

静下来……慢下来……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座无虚席的教室里,放眼望去,你会见到一片如林的小手,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孩子们在争抢着发言机会,“我!”在提出问题与有效回应之间,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心灵等待的时间。让我们的课堂适时地安静下来,让孩子们读书,让孩子们思考!有的桌椅直接摆成了圆桌形或马蹄形,目的是为了便于讨论和合作。本着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站稳课堂,扎扎实实地积累,

王高莲[1]

[摘 要] 当把眼光聚焦在现实中的许多课堂时,我们对课堂的生命质量提出了质疑,课堂教学在热闹中、追赶中渐渐失去真实高效的原汁原味,形式化、功利化、浅表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越来越背道而驰。我们应本着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站稳课堂,扎扎实实地积累,真真实实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积跬步方可至千里。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站稳课堂;扎实积累

如果把课堂教学作为一曲美妙的音乐,最完美的状态应该是舒缓有致,铿锵悦耳,让每一位师生感悟知识的实与透,体验情感的美与真,回味无穷,沉浸其中。可是,当把眼光聚焦在现实中的许多课堂之时,我们对课堂的生命质量提出了质疑,课堂教学究竟怎么了?在浮躁和追赶的背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思考?

一、热闹的背后

1. 如林小手—— 繁华背后藏隐忧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不再是神圣的“一人堂”“一言堂”和“家天下”,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代言人,他蹲下身子来,做“平等中的首席”。我们的课堂在平静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这样的课堂你我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座无虚席的教室里,放眼望去,你会见到一片如林的小手,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孩子们在争抢着发言机会,“我!”“我!”抢到机会的孩子不管说得对不对、清不清楚,只要能有机会发言就很兴奋。老师总是温和地呵护着孩子们的童心和表现欲,不吝啬给他们鼓励和表扬。于是,发言的孩子在同学羡慕的眼神中颇有几分自豪和得意。再来看看没有发言的孩子,除了喜欢做“沉默者”的少数,那些大多数没有抢到发言机会的同学心里会有一些失落,一声叹息:“唉,又没机会发言。”

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是否关注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发言质量如何,老师有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呢?向学生提问题以后,我们有没有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当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马上就举手发言,简单问题倒没有什么,对于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了吗?难怪孩子会说不好,他们思考的深度、广度够吗?在这种状态下草率发言效果能好吗?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敢发言本没有错,但不能忽视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提出问题与有效回应之间,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心灵等待的时间。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无比,但实效有多高?让我们的课堂适时地安静下来,让孩子们读书,让孩子们思考!

2. 缤纷媒体—— 乱花渐欲迷人眼

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后,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眼耳口鼻等多种器官也被调动起来,信息量的增多,情感体验的丰富都促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课堂上,花花绿绿的课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你还会不断听到学生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惊叹声。有的孩子还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参与性强了,可是,我们发现,孩子们静心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与文本对话也越来越少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那么,它只会成为装饰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件华丽的外衣,华而不实。

3. 变味评价—— 蛋里挑骨论短长

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习评价,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我们在课堂上也欣喜地看到很多老师在有意识地培养着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评价却有点变味了。一个孩子朗读完一段,老师请同学们评价。没想到许多孩子都给他找不足提建议去了。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导向和必要的指导。

4. 如此合作—— 莫让浮云遮望眼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于是乎,一夜之间,合作学习就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方兴未艾。有的桌椅直接摆成了圆桌形或马蹄形,目的是为了便于讨论和合作。如果老师不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方法,提出合作的要求并进行展示和评价的话,那么,所谓的合作学习就很可能流于形式。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聚在一起的几个脑袋,他们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老师这里走走那里听听,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这时候,也许他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和看客,而不是真正参与其中的参与者。在小组合作中,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呢?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受到启发呢?如果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不注重内部的建设和指导,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热闹课堂的一个空空的皮囊。

二、赶路的思考

老师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想给学生的东西多一些,所以,一堂课安排得满满的,课堂节奏快,信息量也大。可是,我们是否又想过,给学生那么多,他们到底能接受多少呢?是不是授之越多就受之越多呢?

课堂上,我们总在赶,赶进度,赶课时,如同赶路那般行色匆匆。如果没有按课时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老师往往会心生遗憾,哎,又没完成教学计划!似乎教学计划就是固定的完美的“教案剧”,没有演完那就不叫精彩。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曾经左右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课堂预设是必需的,但是课堂的生成更为重要,完美的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更何况也从来不存在完美的课堂,遗憾也是一种美,我怎么忘了?

“赶进度是万恶之首。”一位教授讲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教材不过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一个例子,语文课少上一篇课文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把共同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个体的思维活动,我们需要坚持“延时判断”,要发挥“空白效应”,还要防止“心理冷却”。老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便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在课堂的容量、节奏等各方面要以人为本,要以学定教。李大圣博士的讲座对我深有启发,我明白了有效教学就是“少而深透,及时反馈”, 做到“要求低一点,内容少一点;台阶密一点,节奏慢一点;反复多一点,要求严一点;睡眠多一点,留给学生自习的时间充裕一点。”

李博士还做过这样贴切的比喻。她说,一个机枪手关注的是射出去多少颗子弹还是应该关注射中多少个目标?教师就要像一个高明的射手那样追求弹无虚发,不要求多,而要求到位。所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多少,是最重要的。

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催化以及不愿服输、不想失败的心态在无形中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热闹中、追赶中渐渐失去真实高效的原汁原味,形式化、功利化、浅表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越来越背道而驰。本着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站稳课堂,扎扎实实地积累,积跬步,至千里,纵然有短时的不完整、不完美,但绝不会阻碍阶段性的完美和成功。

有个老师这样说,上课就像去约会,所以,他会精心准备,包括准备一份愉快的心情。多么美好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在师生的活动中开始恋爱般的约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恋爱”氛围的课堂上,让我们的课堂静下来,慢下来……

参考文献

[ 1 ] 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2 ]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 本文发表于《时代教育》2010年第5期,略有改动。

【注释】

[1]【作者简介】王高莲,女,中共党员,成都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