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蜀绣在重庆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蜀绣在重庆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蜀绣在继承蜀绣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蜀绣的双面绣、双面异形异彩绣,受到全国同行业的高度赞誉。2008年,重庆市申报的蜀绣项目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是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一幅蜀绣作品至少要绣几个月,价格相对较高,蜀绣的传承面临市场缩水的现实问题,绣工逐年减少。重庆地区的蜀绣传承主要在几个蜀绣坊进行。

黄亚玲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其在巴蜀地区产生、发展和传承经历了上千年历史,与蜀锦一起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包括12大类共132种针法,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蜀绣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重庆一直作为蜀绣的重要生产地区,对蜀绣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重庆地区的蜀绣技艺,以渝中区为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是重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蜀绣在继承蜀绣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蜀绣的双面绣、双面异形异彩绣,受到全国同行业的高度赞誉。现今的蜀绣制品多以花草、人物、动物、风景等为题材。

一、蜀绣在重庆的传承

古文献记载,远古时期的巴蜀部落自蚕从氏起,已经懂得种桑养蚕,是人类最早发明蚕丝织物的地区。现藏于西南大学的一幅北宋时期绣品《双冠图片》,是保存至今最早的蜀绣作品。[1]

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家家有女红,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蜀绣民间组织比官方劝工局要早。道光年间(1830年),民间组织“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通过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的利益。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化生产。“三皇神会”时期,刺绣分三类:穿货(生产礼服、霞帔、挽袖及其他实用品)、行头(剧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采帐等)。[2]重庆这一时期也因行业的影响,蜀绣发展成果突出。

春生润是重庆曾经最有名的蜀绣坊,可能是清末时期就开始生产。抗战时期,苏绣、粤绣、湘绣技艺融入蜀绣,使蜀绣工艺日臻完美,形成了重庆地区独特的风格。20世纪40年代,重庆邹容路、新华路一带集中了十几家蜀绣坊。那时流行的绣品多为女人的旗袍、住家的门帘、大花轿的轿帷等带有吉祥喜庆的图案实用品,也有小件的礼品。当时重庆市区有300多位蜀绣技师,在市内还形成了一个“蜀绣帮”,大家常常沟通联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邹容路、新华路上的蜀绣坊逐渐关门。[3]

20世纪50-70年代,重庆蜀绣的发展大梁由位于渝中区的重庆市挑花刺绣厂挑起。此厂一度成为全国知名刺绣厂,国外游客到达重庆都要前往参观购买。重庆市挑花刺绣厂集中了几乎重庆全部的蜀绣人才,几百人从事蜀绣的生产工作,被称为重庆蜀绣三杰的李尚余、胡惠琴、康宁都是厂里的技师。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刺绣厂开始快速减产,2000年停产倒闭。绣工们大多转行,人才锐减。[4]

重庆市挑花刺绣厂倒闭后,康宁、胡惠琴、李尚余之女李淑兰等先后建立蜀绣坊,继续蜀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2008年,重庆市申报的蜀绣项目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是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由于现代化生产代替了大部分手工劳作,生活实用品基本可以通过机器生产实现,床单被套和各类服装大多使用机器刺绣,工艺品种类越老越少,蜀绣作品也逐渐从实用产品过渡到工艺品的生产,多用作收藏。一幅蜀绣作品至少要绣几个月,价格相对较高,蜀绣的传承面临市场缩水的现实问题,绣工逐年减少。

二、重庆蜀绣的传承现状

重庆地区的蜀绣和我国大部分工艺美术项目一样,经历了从辉煌到不景气,产品从实用品走向工艺品之路。近几年来,重庆地区蜀绣在渝中区政府和非遗中心的扶持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目前的传承现状而言,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产业规模小

重庆地区的蜀绣传承主要在几个蜀绣坊进行。其中,康宁在由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为其提供的面积约为40 ㎡的“渝康宁蜀绣庄”进行蜀绣的传承。胡惠琴在“胡大妈蜀绣坊”进行蜀绣传承。李淑兰成立了“李淑兰绣坊”。黄敏在洪崖洞及学田湾泰古古玩城2楼进行传承,各绣坊分散式经营,年产值较弱。苏绣一年的产业链、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苏州镇湖2万多人有8000多名绣娘。四川地区的蜀绣年销售额也近5000万元。重庆地区的蜀绣与其相比产业规模比较落后,缺乏整体的产业规划,市场份额小,受众人群少,从事蜀绣的人员也逐年减少。

(二)从事蜀绣人员少

四川地区蜀绣和重庆地区各有一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相比苏绣10名、粤绣4名、湘绣3名比较,是四大名绣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人数最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仅胡惠琴、李淑兰、黄敏3人。四川地区蜀绣行业现已有绣娘3000人以上,而目前我市学习蜀绣的人员不过几百人。

(三)核心技艺难传承

蜀绣目前最为精湛的技艺就是双面异形异彩绣。但是,重庆地区掌握此绣法的传承人只有康宁1人。近年来,康宁创作了《谜》《稚趣图》《国色天香》等双面异形异彩绣作品,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蜀绣最为精彩叫绝的技艺部分,其他人还无法掌握这项技艺,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蜀绣的传承需要从业者在基本绣法娴熟的基础上,潜心学习几十年,逐渐掌握核心技艺。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三、对于蜀绣传承发展的思考

(一)与院校合作,开设蜀绣课程

如今重庆地区的蜀绣主要通过几个蜀绣坊进行传承,规模小、学员分散,不利于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苏绣、湘绣、粤绣及四川地区蜀绣相继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6年开始创办苏绣专业,由苏绣大师执教。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湘绣研究所联合举办湘绣专业已经8年。从2010年9月起,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开办蜀绣专业,开始培养专门的蜀绣人才。重庆地区的蜀绣也可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蜀绣专门人才。初期,可与各美术类院校进行合作,开设蜀绣课程,聘请蜀绣大师授课讲学,传播传统文化,传授蜀绣技艺,吸收蜀绣爱好者。

(二)招收具有美术功底的学徒

蜀绣技艺的传承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掌握扎实的针法技艺的同时,更需要对构图、色彩、明暗等关系的把握与处理。苏绣传承人姚建萍招收了5位美术装潢专业的学生成为弟子。他们需在艺术馆“闭门”三年,潜心学艺。重庆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康宁,也招收了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但是,对于整个重庆地区的蜀绣学徒而言,具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还太少。这就直接影响了一些蜀绣作品的创作和构图质量,使画面缺乏设计美感。因此,招收具有美术功底的学徒,是未来蜀绣传承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

(三)与设计行业紧密结合

蜀绣与服装有着紧密的联系。蜀绣从最初的实用服饰到生活日用品,一直体现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近年来,蜀绣逐渐作为工艺品被收藏。蜀绣要提高整体水平,需要与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设计领域展开合作,特别是向实用品回归。例如,近年来的各类服装大赛,将蜀绣作为设计的元素进行展示,是一条很好的推广途径。四川地区的蜀绣就有多次这样的实践合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收藏、装饰品的蜀绣,可与室内设计进行结合,突出室内陈设美感。蜀绣的发展,需要与各行各业通力合作,才能打开视野,越走越远。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是核心技艺的掌握者——人。蜀绣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绣工的口授相传。近年来,国家对于蜀绣项目花大力气扶持,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重庆市渝中区举办了蜀绣的传承人技艺大赛,举办各类展览,对传承人进行扶持,各类举措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保护项目本身的同时,扩大传承范围,关注传承人质量,吸引更多有志有实力者从事这个行业,是未来蜀绣发展必然之路。愿蜀绣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幸正明.蜀绣(重庆)[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2.

[2]李嘉.蜀绣站在“针尖”上舞步[N].重庆青年报,2013-03-14.

[3]兰世秋.重庆70年前最有名的蜀绣坊叫“春生润” 从美国拍回[N].重庆日报,2014-04-03.

[4]王松南.探访民间工艺 针尖上的困境:千年蜀绣路在何方[N].重庆商报,2012-07-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