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人活法

上海人活法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好读到了沈嘉禄的新著《上海人活法》。但是即使就座在时尚圈内,别人还不把他当作上海人——所谓上海人,是经历了上海昨天活法的人,而不是乘几个小时飞机空运到上海的人。沈嘉禄的《上海人活法》娓娓道来的,正是上海人的昨天的活法和今天正在想好好活着、天天向上的千方百计。“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多年来上海人的居住环境,恰又是上海人的活法原则。“上海人活法”不简单哪。

上海人活法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活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方水土”就是活法。按照这么一种活法的普遍化原则,上海人的活法似乎也就是上海这一个地方的活法,就像是以前的地方粮票,也或者是当下的地方交通卡,有了它就可以在这一个城市畅通。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上海也就不是上海了。比起任何一个地方,上海人的活法是最要紧的事情,要紧就要紧在,在上海要简单地活下去是最容易的,即使是乞丐,在上海性价比也不低,但是在上海要活得好是最最难的事情。在上海,从大老板到小瘪三,这其中的社会层次到底有多少层,谁都数不清楚;上海本身的百年变化,又是常常变得回去路也不认得,于是上海人的活法,很可能是最需要隐忍,最需要想象,最需要努力,最需要抠门,最需要斤斤计较,最需要艺术的……

正好读到了沈嘉禄的新著《上海人活法》。当然它不是浅显的工具书、教科书,类似于时尚地图带领你速成一个上海人。但是即使就座在时尚圈内,别人还不把他当作上海人——所谓上海人,是经历了上海昨天活法的人,而不是乘几个小时飞机空运到上海的人。沈嘉禄的《上海人活法》娓娓道来的,正是上海人的昨天的活法和今天正在想好好活着、天天向上的千方百计。

上海人的活法是上海人的心计,似乎很精神,实在又是很物质,因为上海人的心计千变万化,总是依托于自己的居住环境。“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多年来上海人的居住环境,恰又是上海人的活法原则。小时候听长辈这么说的时候,并不知道道场是什么,还以为是“稻场”,想想这一个螺蛳壳也真是蛮“结棍”的,及至知道了“道场”的意思,就明白了上海人活法的最厉害之处,就是在最狭小的物质空间里要演绎最深奥的精神生活。张艺谋拍的《一个也不能少》,说的是读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在上海人的活法里,始终也坚持着“一个也不能少”,那是城市生活的享受一个也不能少。沈嘉禄就是“一个也不能少”的亲历者,他有过拍照片洗印照片的爱好,那一架照相机在二十多年前花了他整整四个月的工资;他还有过弹吉他的爱好,应该是在夏日的弄堂口,一帮子小青年被称作是“路灯下的宝贝”,在弹琴中憧憬弹情,琴与琴之间当有水平上落,当有互不买账,于是一条弄堂一条弄堂地PK过去,胜者为王,琴胜当也情圣。当然那时候还没有PK这个词,而是叫作“斩琴”,很形象的。除了吉他、小提琴、手风琴,当然还有微小的笛子、口琴之类,常常会在某一个阁楼或者老虎窗里飘出些许声响;钢琴几乎没有,因为螺蛳壳里放不下。

但是很有可能,当某一家人家终于从螺蛳壳里搬了出来,搬进了新买的房子,看热闹的人一阵惊叹:简直就是古彩戏法,从螺蛳壳里搬出来一张红木大床,搬出来一只红木大橱……是祖上留下来的,也可能是几十年前淘旧货淘来的。“上海人活法”不简单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