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闲话上海人

闲话上海人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过几年,“上海人”又成为话题焦点。由今之势而及于今之人,上海人似乎又神气起来了。这个异,由彼时的上海人在彼时异于全国之上海所造成。排外就没有上海人和上海了。有容乃大,上海人当以此自豪。上海人称走路为跑路,这对上海人,是个极形象的用语。条件之最要者,厥惟上海人。有了异于各地人的上海人,便能开其先路。在条件相同或相近时,创造一个异于全国的上海,上海人责任就更重了。

“上海人”,曾经是热门话题,那是上海比较黯淡的时候。于是,报刊文字之以此为题者,或表现为对上海人的埋怨,如精明而不高明之说;或形诸为昔日上海的夸耀,如诸多中心的桂冠、五彩缤纷的生活、东方巴黎的美称,等等。我伲上海,阿拉上海人,当年可是神气过的。怀旧之情,当由不满今时。事过几年,“上海人”又成为话题焦点。这回可不同了,既无对人的埋怨,亦乏对地的夸昔。由今之势而及于今之人,上海人似乎又神气起来了。其实,上海人还是上海人,马路上“寻相骂”如昔,邻里纠纷如昔,作奸犯科者亦如昔,只不过上海开始有了生气,上海人也就使人刮目相看了。最近一位友人从香港来,小住数日,说回到香港后要写一篇题为《迷人的上海》的文章。香港无线电视台派人来上海,搜寻上海变化之迹,拟拍电视纪录片。举此二例,可概其余。

我曾经写过文章,探索上海在鸦片战争以前几兴几衰的轨迹,结论是以上海所处的地势,开放则生,关闭则死。后来索性彻底关闭了,上海便了无生气,最终是英帝国主义者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被动地开放了,诚然一面带来了两租界统治的屈辱,一面却引来了新生之机,上海于焉大放光彩。由此可知,人为臧否,乃是关键。

西人重异,中国求同。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名言一句,似乎“和而不同”和西人之求异相近,然而,两千年传统,无论从哪方面说,真要做到按孔子之教去做,难极。事实上,政治上的大一统,总深入到各个领域,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以至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无不求其大一统,终成铁板一块,绝对之至。同是绝对,异是相对。地域之异,只能见于一时;文化之异,最后亦趋于一统。

如果上论成立,昔日上海之所以光彩焕然,不是由于和全国之同,而是由于其异。这个异,由彼时的上海人在彼时异于全国之上海所造成。如果没有海禁大开,上海人不能造成其异;如果没有华洋共处,五方杂居,上海人无从得其异。但是,人毕竟要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洋人最早到的中国领土是澳门,除了传教略有成就,他事无可为。广东人和洋人接触远较上海为早,远在康熙年间就开放为对外口岸了,尽管有居住区域及活动的限制,有十三行的包揽,毕竟是洋人来了,然在此亦无可为。不要说洋人了,外江佬在广东亦无可为。此中因缘,大可探索。

上海七百年,真正上海人极少极少。数得出的土生土长的上海名人,从徐光启到李平书,加上青帮头子杜月笙,寥寥无几。尽管许多人自报家门曰上海人,考其家世,或宁波,或苏常,或广东,或福建,或苏北,或山东。正因为各有来地,首先就构成了上海人的特点:不排外。排外就没有上海人和上海了。不但不排上海之外,也不排中国之外,洋人在此亦自得。不能说所有洋人都是因为在上海发了财,以冒险家之姿而留恋于上海。全世界排犹之时,上海容纳了四万犹太之众,至今犹令当年犹太难民的后人感念上海。有容乃大,上海人当以此自豪。

正因为各地来人都成为上海人,其所表现的特点,负面容有各帮各派之对峙,正面则是传统的负担较轻,而其富于竞争之心,实为上海发展一大因素。不竞争就不足以自立,就不能够发展。同时上海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之状,今人见之,当以为天方夜谭。市场点滴之差,升降立异。行情一见涨落,万人色变。就是在这种竞争机制强烈状况之下,不奋发无以见颜色。等而下之,三马路上两家“天晓得”,贴邻而商,各以真老相竞,以至于各贴一个大乌龟,互为攻讦。此法不足取,然亦可见竞争之强烈。文化出版新闻事业,无一不然。商务印书馆以老大之尊,在皮包公司林立的出版界新进的猛势之下,非“日出一书”不能相抗衡;开明书店异军突起,团结一批学人、作家,为出版界开了新天地;生活书店倡市民文化,为先进之姿。报馆集中全国之半,其竞争之激烈,非可想象。正是在如此状况下,上海出了一批又一批闻名全国的资本家、出版家、报人、作家。

人称上海是个海,意思是易遭没顶。另一面,高手自可大显身手,俯仰畅游,天地极大。东坡有诗:“万人如海一身藏”,此所谓大隐也。然在如海之上海,有本事必脱颖而出,终是不得隐的。

今日上海,沉寂多年之后,热起来了。上海人称走路为跑路,这对上海人,是个极形象的用语。旧时上海,路上行人真是在跑,不跑无以生存和发展。踱了多年方步之后,现在上海人又开始跑了,热气腾腾,好事一桩。然跑而不乱,尚须有其规范。且在今天,不只上海人在跑,和旧时中国不同,全国各地人都在跑,上海要能如昔时之处领先地位,就得有充分的条件。条件之最要者,厥惟上海人。有了异于各地人的上海人,便能开其先路。在异于全国之时,上海人能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上海。在条件相同或相近时,创造一个异于全国的上海,上海人责任就更重了。昔年叶澄衷、杨斯盛兴学,还有一位留过学的资本家穆藕初,办了两件于文化大有益的事,一是五四之后,委托蔡元培每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五人出洋留学,他负担全部费用;二是办了昆曲传习所,为快要灭绝的昆曲留下了种子。这是上海资本家异于众的表现。(今天的企业赞助,大不同于此,未可相提并论)归根到底,上海人之异,在于文化见地之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毕竟是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