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女人大观园

上海女人大观园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整半年多,我一直在上海女人的大观园里散步,是为了写《上海女人》。上海女人作为一个符号,也理所当然在被放大。上海女人是符号,却也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读的符号,上海女人被公认的属性常常就是一些被误读而改变过的属性。显然上海女人会结绒线、还喜欢结绒线的生活真实被过滤掉了。

上海女人大观园

整整半年多,我一直在上海女人的大观园里散步,是为了写《上海女人》。不仅朋友会问我,其实我自己也一直自问,为什么要写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是一个符号,就好像人们说起法国女郎的时候,所有人心里会有一个很相像的形象:金发、碧眼、性感、时尚、前卫……这就是符号的作用。同理,上海女人也是一个清晰的、稳定的,几乎是固态的形象,她有被公认的属性,而且这种属性的被公认度非常高,比如宋氏三姐妹,她们是三个人,但是作为上海女人,她们是同一个符号。没有一个地方的女人,会像上海女人一样具有长久的可谈性,那是因为“上海女人”是上海的女人的缘故。随着上海这座城市越来越具有品牌意义,“上海女人”也具有了符号的意义,这四个字会传递出约定俗成的联想,会勾勒出社会认同的画像;一些特有的词汇、神情和物质,会很自然地包含在联想和画像中。“上海女人”文化上的符号意义,使多少部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以上海女人作为主角,关于上海女人的社会学讨论会也常有听闻。

一个社会意义上的符号,也就是社会意义上的经典与流行,也就是被关注之至的理由。玛丽莲·梦露的传记有一百多本,就因为梦露具有符号的意义。上海女人作为一个符号,也理所当然在被放大。已经有那么多有关上海女人的著作、文章,已经有那么多上海女人的细节描绘、情感渲染、品味传递铺天盖地,我问自己,还会有什么独到之处和重大发现?

上海女人是符号,却也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读的符号,上海女人被公认的属性常常就是一些被误读而改变过的属性。对“上海女人”似乎有了教科书一般的定义,尤其是在一些时尚式的怀旧中,上海女人成为一种模式被固定下来:旗袍、嗲、作、咖啡、搓麻将、跳舞……好像上海女人就必须是这样。曾经有一位不谙上海生活的外地朋友,接受了模式化的信息传递,下结论说上海人这一百年里都是穿羊毛衫的,因为上海女人是不会结绒线的,结绒线的都是乡下女人。显然上海女人会结绒线、还喜欢结绒线的生活真实被过滤掉了。

上海女人身上有很多传统的东西,甚至传统到了与这个城市的文明看上去不相吻合的地方,比如著名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女人心愿,最初就是涌现在上海。一方面上海是女人接受教育最广最深的城市,是女人独立性最强的城市,是女人的利益最受到保障的城市;另一方面上海又是女人最希望依靠男人的城市。这与上海历史上上只角、下只角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个女人,就会带有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出嫁,比如一段情爱经历,很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水土记录,从乡下人变成上海人,从下只角到了上只角。在地理意义上,上海是平原;而在精神和物质意义上,上海是绵延起伏的丘陵,绵延之广,起伏之大,上海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嫁得好”百来年前就是上海女人人生课题的原因。

我写《上海女人》的冲动,就是来自于对“上海女人”的辨析和还原。我想要还原的,是上海一百年历史对上海女人的外动力,是上海女人自身的内动力,是上海女人与上海男人之间的互动力。这既是抽象的背景,也是具象的生活空间。但是在外动力、内动力和互动力面前,我显得力不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