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进的曙光工程技术处

前进的曙光工程技术处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各类庆祝活动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既有领导讲话,又有纪念文章。我1970年入厂,当时“工业学大庆”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铁人在大庆会战之初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雄心壮志呀!我们现在和大庆会战时比,条件不是好多了吗?

前进的曙光工程技术处

谢伟明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各类庆祝活动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既有领导讲话,又有纪念文章。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继承发扬铁人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当然这也是铁人精神的精髓所在,回顾我们曙光工程技术处成立这10年,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承载了那么大的压力,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一座座发展的丰碑无不包含了铁人精神带给我们的无限坚毅和巨大鼓舞。

是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鼓舞我们不畏艰难挑战,走出困境,让我们勇敢地担当起一份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任。1999年8月,中国石油重组改制,一个集团分为上市、存续两个部分。对这种分开分立的是与非我们不好评价,但八年后又进行了重组整合,我看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当时优良资产拿去上市,而把沉重的社会负担和企业负担都推给了存续企业,上市成功了,存续企业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当时我在曙光采油厂任副厂长已近10年,一个厂分为两个部分,谁过到存续企业去,心里都没底,直到局党委领导找我谈话,才知道让我到存续部分当时称为曙光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任经理。作为党员干部,我只有服从组织的决定,没讲任何价钱。可我心里清楚那将是一副多么重的担子啊!在班子未分之前,分开分立的方案已讨论过,采油、注汽分在采油厂,而把作业、运输、机修、物业、生活、离退休、家属管理等业务分给了服务公司。全公司2000多人有近40%是富余人员,全厂1400多名离退休职工、1200多名家属都由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来管理,承担费用。全年这几项业务的收入不足2亿元,运输、机厂、物业都是亏损单位。接手这样一个单位,加上集团公司高调喊出今后三年市场要全部开放,股份公司每年要压缩成本5%,压力都倒向存续一边,真是一筹莫展。公司成立之初,那种压力和困惑不可言喻,当时整晚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为企业的未来发愁。这时候是铁人精神给了我巨大鼓舞。我1970年入厂,当时“工业学大庆”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么些年了,对铁人精神的理解可以说是深刻的。铁人在大庆会战之初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雄心壮志呀!我们现在和大庆会战时比,条件不是好多了吗?路是人走的,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定能战胜种种挑战,去创造企业发展的辉煌。

当时班子的其他成员和广大职工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分家时,机关好多同志明知这边困难很多,还有许多人争着抢着要来,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几次开大会,从大家的眼神当中,我看得出广大职工对我的期待、信赖和鼓舞,真的觉得沉甸甸的,有一种做不好工作对不起大家的感觉,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也油然而生,坚定了我要把企业发展好的决心。

有了信心和勇气,关键还要有思路。而对企业的各种困难,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公司要有一个向上的团队理念,晚上睡不着觉就想,多次与班子的同志沟通,最后“团结高效,勤奋务实,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理念形成了,用它去统一大家的思想,用它去凝聚千名职工的心。同时,也为企业找准了一个定位,要适应角色变化,形成了“靠优质服务占领市场,靠技术开发求得发展,靠转变机制激发活力,靠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求实、创新的发展战略。可以说当时这一理念和战略的提出,为还在困惑中的全处干部职工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班子的同志都表态要对广大职工负责,要用企业发展来保证职工的各种利益不受影响,一句话,不能让职工吃亏。在这个理念和战略的带动下全处干部职工迅速形成了一股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是铁人的忘我拼搏精神鼓舞我们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寻求企业的发展谈何容易,由于当时对关联交易的理解还不全面,有的甲方理解,市场是我们的,我们愿意给谁就给谁,有的作业区引进了私人作业队;价格我们说了算,想扣你多少钱就扣多少钱,2000年仅作业费就扣了我们900多万元,好多是无理克扣。职工们都很委屈,这时我们提出了创“精品工程”,开展“满意服务”活动,用我们的真心服务、优质服务打造我们曙工处的品牌,让甲方满意,让用户满意,一时成为大家牢记的理念。我们自觉从严,从点滴做起,让挑剔的用户无话可说,作业的结算率最后达到了零损失,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可是做好区域市场仅仅能满足生存,企业要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走出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在后来的几年里,我们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寻求企业更大的发展,先后开发了国际市场修井业务、工艺技术服务业务、油气合作开发业务、燃料结构调整业务,加上原有的修井作业业务,五大业务构成了五大板块,企业的年收入由分开分立之初不足2亿元,到九年后实现收入近9个亿,翻了两番多,作业队伍已超过60支,实力大大地增强。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的收入也是每年逐步增长,到了2007年,人均收入已超过6万元,8年翻了一倍半,职工对企业发展充满了信心,能做曙工人是一种自豪,8年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是铁人的科学求实精神鼓舞我们不懈地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企业管理的难题。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丝毫未放松做好企业内涵发展的文章,着力从石油企业传统的粗放管理中脱胎,大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抓机制的转变、抓精细化管理。企业刚成立时,面对二、三线的富余人员,加大向一线倾斜的力度,鼓励员工向一线流动,减少富余人员。机修厂从150多人减到50余人,加上集团公司有偿解除劳动关系政策,企业的富余人员一下子减了下来,负担减轻了许多。经过反复酝酿,职代会通过了曙工处“同工同酬,易岗易薪”的工资分配新机制,一大批二线人员主动要求到一线去,使劳动力资源更趋合理,一线岗位员工更满意。当时的一线员工年收入要比二、三线高出80%左右,但大家都无怨言。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最先在辽河油田存续企业提出的,推行了经营全过程管理理念,实行预算指导下的计划管理,引入单井、单车核算模式,把成本管理化整为零,降低管理重心,在连续几年成本费用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单井、单车的消耗。精细化管理见到了明显的效果,突破了产值增加、利润下降的瓶颈,实现了产值与利润的同步增长,各种体现管理的指标明显好转,效益从年1500万元增长到8900万元,增长幅度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效益的提高不仅是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承包指标,而且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矿区建设投入逐年加大。

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我们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去做大做强企业——很多业务发展都经历了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艰难历程。1999年,曙工处刚刚成立,当时已分在采油厂的李昌绵、张飘石主动申请过来,并在资金紧张、技术研发人员极度短缺的条件下,牵头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所。2000年以来,开发出的具有曙工处特色、获得发明专利的人工井壁压裂防砂等多项技术,成为曙工处的一个品牌,市场足迹遍及辽河油田。

由于我们及时抓住了集团公司和勘探局合作开发的政策机遇,风险作业业务规模做到了辽河最大。起步阶段,也是反复地与甲方沟通,本着双赢的原则,一点点、一块块、一条条地做,通过加大措施投入,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先后开展低产低能井捞油、曙采长停井合作开发、试采油长停井合作开发、难采未动用区块合作开发及曙采工艺措施合作开发五项业务,后来它们创造的效益占据了曙工处的半壁江山,占全处利润的80%。这中间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辛苦。

国外市场也是充满了艰辛。在哈萨克斯坦荒凉的草原上,我们的工人在那儿奋战了三年,条件之艰辛,远离亲人的寂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2005年,我去哈萨克斯坦看望我们的工人,一到现场,看到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孤零零的驻地,工人们简陋的板房,黑得吓人的面孔,嘶哑的说话声,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的员工做出了多大的付出啊!

燃料结构调整业务自2005年启动以来,发展到现在有了9个注汽站、13台注汽锅炉的规模,形成了4万多吨的年置换能力。规模也是几个工程处最大的,几条技术路线我们都占全了。我们不懂技术,没有技术工人,就一点点地学,坚持培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块业务现已成为处里主要的产值收入来源。

是铁人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鼓舞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默默奉献。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干部成长起来,他们敬业,他们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吃再多的苦,出再多的力都毫无怨言。黄岳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可在哈萨克斯坦干了三年,无怨无悔。那年我去看他,他脸黑得让人认不出来,腿肿得打不过弯来,仍一瘸一拐地工作在井场上。让他提提困难和要求,他连连摆手,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把工作做好。闫鹏翱,2006年从井下过来就在外部市场奔忙,冀东、吉林、大庆不停地来回穿梭,父亲病重、妻子在家累得晕倒在地无人知道,儿子缺少父爱,学习有些问题,这些他都顾不上,可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这些可敬可爱的干部构成了曙工处坚强的脊梁,有时想想他们,就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当然动力也无穷。这些年来,我们基层班子建设愈来愈好,尤其是作业一线的几个班子,团结、有朝气、事业心强,是他们支撑着曙工处发展的大业。

10年来,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为什么曙工处10年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考虑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集团公司的一系列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如构造和谐、实现双赢等理念的提出和政策的调整都与分开分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给了我们有利的时机,才使得我们五项业务快速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另一个是企业广大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自强不息、艰苦拼搏、不懈努力,这是我们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最根本原因。回想起10年前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心系企业,想奉献的多,想回报的少。曙工处后来总结出的“五种精神”,即“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心系企业,甘作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求实精神”应该说我的体会是最深的,它的核心就在于敢于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心系企业的奉献精神,它来源于铁人精神,是对企业的忠诚;来源于对广大职工、对企业的高度责任感;来源于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没有铁人精神的鼓舞,就没有“五种精神”的高度概括,也就没有企业后来的发展。

10年历程,我们经历了1999年的分开分立、2008年的重组整合,经受了大暴风雪、严重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应对了解困扭亏、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诸多难题,我坚信今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企业管理中还有多少难题,无论我们还要面对多少困难挑战,铁人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曙工处每一名干部职工,踏着铁人的足迹,秉承“五种精神”,为了曙工处明天的发展,为了百年辽河油田的蓝图,永不停步、奋斗不息!

(作者系曙光工程技术处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