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民劳工聚集在哪里

移民劳工聚集在哪里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岭镇村民邹光武在外闯荡多年,在当地是一个“有能耐”的人。移民建镇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确实抚平了鄱阳30万湖区人民心中永久的伤痛。值得欣慰的是,县乡政府对红岭集镇移民的生计都给予了极大关注。据悉,古南乡日前已作出决定,从毗邻红岭集镇的几个村委会调出部分水面和耕地,用于解决红岭移民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并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移民寻找致富路子。

失重的红岭集镇

∠程晓述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灾后重建、治理江河的“32字”指导原则。随即,地处鄱阳湖之滨的鄱阳县开始实施史无前例的平圩行洪、移民建镇工程,使30多万湖区人民从此告别水患之苦,住进了新居。但与此同时,如何解决移民生计便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街道上,见不到人影

5月2日,记者来到红岭镇。或许是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把乡间大部分光鲜的色彩都带走了,很多人家和店面的大门都紧闭着,而开着门的屋里则不时传出搓麻将的声音。五百多米长的街道上虽然绿树成荫,却极少见到一个行人。在一幢较为体面的楼房里,红岭镇管委会支书邹光新、主任邹发元正好在商量着什么事。记者作了一番介绍后,年轻的主任立即掏出一根皱巴巴的“月兔春”,毕恭毕敬地递到记者跟前:“孬烟,孬烟,抽一支。”说起红岭镇的移民生计,支书和主任都苦笑着,连连摇头。随着话匣子的打开,记者对红岭镇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但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生计?靠打工和开店呗

“村里解决移民生计有啥好项目吗?”

“项目?建镇时曾说过要搞沼气,但压根儿搞不起来。宅基地倒是植了点树,可能管啥用呢?”

“那收入来源主要靠什么?”

“打工呗,除了打工,就是开个小店。”

“打工的人多吗?”

“好多咧!40岁以下的差不多都出去了,全家外出打工的也占了一小半。”

“那开店的呢?”

“你看街道上规划了差不多100个店面,已开起来的将近20家,如今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大家都开店,谁买谁的东西?收入能糊口就不错了。”

不打工,房子咋能建这么好

“临街的房子有许多装修得蛮气派的,这些房子的主人都是干啥的?”

“打工的呗!打工打得好,房子就建得好。你看那最气派的并排两栋房子,就是邹发启、邹发来两兄弟的,他们在温州卖早点,年收入几万块呢。”

“镇上因为建房欠债的多不多?”

“多着咧!国家给的一万一,建一层都不够。你看着这临街的房子还可以吧,里面的就差远了,只建了一层的占一半呢。一个叫汪荷花的,老公去世了,自己精神有点不正常,两个儿子都没念过啥书,在外打工又挣不到钱,至今连媳妇都找不着。像这样可怜的人多着咧。”

支出,越来越大了

“中央出台了一个1号文件,你们知道不?”

“知道。这文件好是好,可对我们来说,不但不管用,还增加了支出。”

“这是明摆着的,我们这里既无一分田,又无一分地,山林水面都没有,米呀、菜呀什么都得靠买。这粮价一涨,我们支出不更大?”

户口,也该给个说法

“像你们这里没田没地的,又建成了一个集镇,属于啥户口?”

“还不是农村户口!去年税费配套改革在古南搞试点时,曾听说过要给我们转户口这回事,可到现在都没消息。”

“大家都想不想转户口?”

“想!转了户口,我们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集镇,要不人家称呼咱‘居民’或‘村民’都不适合。”

有块菜园地,有个制米厂就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红岭集镇移民不但没有耕作的田地,连菜园地都没有一块,无论是吃荤菜还是素菜,什么都得靠买。

记者在一些移民户的后院内,发现不少人都辟出了巴掌大一块地,种上一些蔬菜。村主任邹发元家就是这样。他苦笑着对记者说:“没办法呀,不这样调剂一下,什么都得买咋吃得消。”

这里的群众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自家能拥有一块菜园地,镇上能办个制米厂。

支书邹光新告诉记者,集镇附近旱地倒是有一点,但都是罗龙村委会的,人家愿不愿卖,价钱怎样都不好说。至于办制米厂的事,村集体又无任何收入来源,不可能办得起,招商引资人家可能又嫌交通不便、不愿来。

办个厂,征地困难多

红岭镇村民邹光武在外闯荡多年,在当地是一个“有能耐”的人。2001年,他投资十多万元,在自家房前院内办起了一个彩砖厂。目前产品销往本县及周边几个县市,效益还算不差。

尽管如此,但雄心勃勃的邹光武并不满足,他又在计划扩建厂房、开发新产品,并与武汉、南京的两家公司洽谈,达成了利用本地鹅卵石加工制作雨花石业务的意向。他告诉记者,如果产品开发成功,年产值将在300万元以上,同时能解决当地80余人的就业问题。

但邹光武面临的困难是,目前生产彩砖的厂房车间仅能利用自家一点空房和走廊,难以放开架势干。而在离他家不远处有一块荒地空地,很适合他用于厂房扩建。可这块地是邻村严家村的,他曾多次与该村村干部联系过租赁或拍卖事宜,但因村里部分群众意见不统一,村干部又不愿为此担责任。几经周折后,对方又要价太高,开出了每平方米15元的价码,而本乡原来荒地的售价一般都在5—6元/平方米。所以,从今年元月份商谈至今,征地仍未落实。谈及此时,邹光武十分无奈。

采访手记:

移民建镇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确实抚平了鄱阳30万湖区人民心中永久的伤痛。而围绕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返迁的目标,各移民点都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避洪农业,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移民逐渐迈上致富路。尤其是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更让有田有地的农民(移民)觉得好日子有了盼头。但作为一个特例的红岭集镇,移民政策一方面使他们备感幸福和温馨,但另一方面,生计却使他们添了些许忧愁。值得欣慰的是,县乡政府对红岭集镇移民的生计都给予了极大关注。据悉,古南乡日前已作出决定,从毗邻红岭集镇的几个村委会调出部分水面和耕地,用于解决红岭移民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并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移民寻找致富路子。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再加上自身的努力,红岭人民将不会再为生计发愁,他们的日子从此一定会越过越甜。

(刊于2004年5月13日《鄱阳湖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