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贩菜记

记者贩菜记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贩菜记》应该说是较早的一篇体验式采访报道。但是,我们选择《记者贩菜记》是因为该报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体验更独立。正是因这二者合一的经历,《记者贩菜记》才更有体验式采访的特点。《记者贩菜记》中的三位记者为了说明蔬菜流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甘于做一个观察者,而选择做了亲历者。

记者贩菜记

叶翠华 兰家兴 王 欣

昨日凌晨4时许,我们三人装扮成菜贩子,顶着风雨,踩着满满一三轮车蔬菜,出了汉口皇经堂蔬菜批发交易站。

这车菜是头天下午,我们到东西湖新沟农场收购的。在新华大队菜农高大校的田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0.10元500克的价格,购进白菜苔70公斤。另外两位菜农购了25公斤花菜(每500克0.50元)和10公斤大蒜(每500克0.20元)。满满一车菜,仅花了43元钱。

离新沟农场仅10余公里的皇经堂蔬菜批发交易站,是蔬菜从地头流向城区集市的一个中转站。昨日凌晨3时,约3万平方米的交易场已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本地的、外地的菜农、菜贩,开始了繁忙的交易。在这里,每500克批发交易价,白菜苔0.20-0.30元。我们依照一般的交易程序,将田间收购来的菜在这里过了一遭,批发市场经纪人向我们共收取管理费7.70元。在这里,我们还以500克1.10元的价,新采购了26公斤豌豆角。

清晨6时半,我们踩着三轮车,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汉口合作路集贸市场。这个靠占道发展起来的市场,已被菜摊、菜棚占得满满的。我们无处插脚,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在与市场紧连的洞庭街上搞起了“占道经营”。我们一边忙着整理蔬菜,一边商议开来:要不要像菜贩子那样往菜上洒点水?在秤上玩点巧?价格怎么定?商议的结果是:不洒水,不玩秤,价格先按交易市场批发价翻一倍再说。

天一亮,我们摊前很快有人光顾。开秤不久,来了一位工商管理员。我们先怕被“取缔”,谁知他一句话没说,撕过来两张收费单,拿了3元钱转身就走了。做了几笔生意后,再观察“左邻右舍”,我们的“翻番价”居然八九不离十。过了一会,我们根据不同的品种,随行就市调整了卖价:每500克白菜苔、大蒜0.40元,花菜0.80元,豌豆角1.80元。这个价一叫开,居然顾客不断,一时间我们三人手忙脚乱。有的买菜人当场复秤,夸我们的秤称得好,没玩巧。一上午,我们就把100多公斤菜卖得差不多了。这期间,有一位老头挤过来递给一张票,要收1元钱,说是“治安费”。

下午2时许收摊。看着被顾客撇下的菜叶子,我们心里直打鼓,菜苔那么干,秤称得那么“红”,该不会亏吧?谁知抱着钱盒子一数,竟有182.60元。除掉100.20元购菜款和11.70元这费那费,净赚70.70元。

长江日报》1995年3月10日

评 点

《记者贩菜记》应该说是较早的一篇体验式采访报道。虽然早在1993年《新民晚报》记者强荧就曾跟随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写出5万多字的《“死亡之海”探险手记》;1995年《解放军报》的记者高艾苏亲历跳伞写出《雄兵乘风从天降》等报道,这些都被誉为体验式报道的最早篇幅。但是,我们选择《记者贩菜记》是因为该报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体验更独立。《记者贩菜记》中的三位记者不是因记者地位而获得极端体验的采访机会,而是自主选择做菜贩子,从采访策划到亲身实践,这样的采访都更独立,体验式采访的意味也更完整。体验式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本身作为采访对象,因亲历实践而获取采访内容。记者既是报道主体,又是报道对象,二者合一。正是因这二者合一的经历,《记者贩菜记》才更有体验式采访的特点。二是,民生味更浓。20世纪90年代,菜价关乎民生,因此该领域的报道牵动万千神经,极具社会效应。《记者贩菜记》中的三位记者为了说明蔬菜流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甘于做一个观察者,而选择做了亲历者。他们的报道较之观察者,卖菜的整个经营过程表达得更深切,菜贩子的心理活动也展开得更详尽。报道见报后,在武汉三镇引起强烈反响,《长江日报》零售量猛增,一时间“洛阳纸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