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奢望“全民阅读”

别奢望“全民阅读”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知》希望,各地结合实际,设计和实施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具体安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我们国家倡导“全民阅读”,也有12年了。今天的中国,还是别奢望“全民阅读”了吧!

别奢望“全民阅读”

十几年前,逛文汇书展,买了一大堆书。在电梯里,碰到颇有点身份的某熟人。他瞥一眼我的书袋,神色怪异,“买这么多?自费的?”我愕然,无言以答。

书友小聚,说起这一幕,我被指少见多怪,“你不知道啊,很多人从来不读书的,房间里连书橱都没有一小个。”“谁说的?”有人坏笑着反驳,“我就看见我们领导办公室的大书橱里塞满了新书……不过,全是开会发的、人家送的。”

晾出这粒陈年芝麻,是因为新近拜读了一纸国家级的通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发通知的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以配合“4·23世界阅读日”。《通知》希望,各地结合实际,设计和实施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具体安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

对这个通知的执行度,我并不看好。

《通知》所附的“2009年全民阅读行动计划”,无非是在4月23日前后做一些动作,比如延长书店营业时间、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组织乡村流动图书车到西部贫困地区等。然而,轰轰烈烈做过之后,能留下些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本意在于让读书成为世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溯源4·23,更觉书香扑鼻: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维加相继谢世。西班牙人民为了纪念这三位文学巨匠,每年这一天,女人赠一本书给自己的爱人,男人则回赠一朵玫瑰。这一风雅的习俗逐渐在欧洲流传,最终遍及世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次年更名为“世界阅读日”)。

我们国家倡导“全民阅读”,也有12年了。成果几何?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同时却名列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究其根源,我以为,主要是启蒙教育的失败。犹太人在《圣经》上涂蜂蜜,让孩子自幼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中国孩子呢?从童年起,就抵押给了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和习题集、作文选,为应试教育“时刻准备着”,其阅读品味早就被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不少人甚至对读书心生怨怼。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有多少还能主动读书?人文情怀缺失、精神生活贫瘠,是无疑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心智成长与其阅读史密不可分,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就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准。

今天的中国,还是别奢望“全民阅读”了吧!要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宣传的,多是快餐式读物,怎么配得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2007年8月,我写《书展不是嘉年华》,表达的就是这种忧虑。(作为一片赞扬声中的不和谐音,此文毫无悬念地落选当年上海书展的好新闻奖。)

但今天我还是要呼吁:当务之急,是拯救青少年一代于教科书、动漫书、恐怖小说之中,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经典。胸怀理想的父母、老师、专家,都该在这桩文化传承的大事中有所担当。推荐各位读读曹文轩先生三天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那正是社会有识之士介入孩子阅读行为的一个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