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届的马世龙同学

届的马世龙同学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字中学给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抹去的很多印记。什字中学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有孜孜不倦、专心上进的同学,可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依旧穿着灰布鞋,甚至还穿着什字中学的校服踏进六盘山高中的门槛,那时的我并没有切实地感受到在这所高中,我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当得知母校要把自己的求学经历写入校史时,马世龙在电话中的声音有些激动。

8.2009届的马世龙同学

一个人的命运,和他接受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会经历一些人和事,而这种阅历,或许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这里要讲的是2009届学生马世龙的成长故事。

2009年8月,刚刚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马世龙同学给金存钰校长写了一封长信: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日,我出生在西吉县什字乡新店村,这是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回民小山村。由于每个家庭普遍较穷,又没有上学成才的思想,村里上学的孩子很少,很多学生都因此而中途辍学,念经或者出外打工,便是他们的出路。我的上学路虽然充满波折,也还算顺利,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

先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日子平平淡淡,艰辛苦涩。我有两个姐姐,她们很早就辍学了,这里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没钱!

我的求学生涯充满了波折与艰辛,我打算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叙述。

小学:埋葬在土里的花样年华

我们村立小学有三个班,但只有两间教室,我在这里读完了一至三年级。学校共三位老师,年龄都大了,都是20世纪的民办教师,学生也很少,记得三年级时从那间教室走出来了27个学生,不过现在算来,却没有一个人陪我走到高中。四五年级时,我在离家五里远的山庄小学读书。学习生涯上的首次挫折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五年级毕业考试,县回中民族班在乡村小学招生,成绩本来很优异的我竟然以失败告终,我复读了一年五年级,结果又失败了,我幼小的心灵便有了阴影。由于我们家门出了不少大阿訇,于是父亲、爷爷执意让我去念经,我面临着辍学的巨大危机,后来,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便把我偷偷送到了离家二十里的什字中学。

在小学期间,我就表现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那时的我又瘦又小,很少玩闹,鼻涕乱甩还经常掉眼泪,于是我便与书为伴,向亲戚、老师等借阅各种图书,然后如痴如狂地去读,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金庸、古龙等人的作品,这个时候就接触了许多。我的表现令很多老师感到惊诧,也影响了周边很多同学。阅读初步奠定了我的文史基础。

这样的小学走完了,我睁着懵懂的眼睛,穿着灰布鞋、破布衫走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只盼着多看些书,没有任何远大的想法。纯真、质朴的小学和童年啊!

初中:梅花香自苦寒来

什字中学给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抹去的很多印记。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住校,那间所谓的宿舍是一间大教室,挤满了全校的住校男生,有六十多个人吧。床是用砖头、木杠撑起的木板连在一起的大通铺。夏天很挤,很热,有时候一下雨,宿舍里到处漏水。到了冬天,便冷得瑟瑟发抖,晚上睡觉都穿着棉衣棉裤,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这样的宿舍我住了一年。初二、初三时,这间宿舍又改成教室了,我们只能在校外农家找房住。两年时间,我住过五家。

吃饭问题不大,初一时学校有食堂,顿顿土豆汤,用铁锹把土豆一“切”,放锅里一煮,往里面撒点油、盐就成了。初二、初三时没有食堂,就在周日去学校时从家里背一书包干馍,凉水就着干馍,就吃到周五了。

现在想起初中生活很艰苦,让人不敢想象,可当时却没觉得,反而其乐融融,苦中作乐。也许是当时大家都一样,一心学习,不闻窗外事吧!

什字中学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有孜孜不倦、专心上进的同学,可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没有微机室、阅览室、图书室等,甚至连一台印刷机也没有,我们的试卷是古老的人工油印,大部分习题都是自己抄下,然后再做。没有播音系统,所以我们很少听听力。学校的教室都是平房,操场上只有两个篮球场,没有任何其他球类运动,现在说起这些有些可怕!

要说什字中学对我启迪最深的东西,那就是吃苦,这样艰苦的环境,培养了我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并使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也迫使我学会了独立生活,抵制诱惑。

现在的什字中学已经大变样了,教学设施也基本齐全了,教学楼崭新崭新的,我衷心祝愿她的明天会更好!

高中:和着泥土与花儿争艳

谈到这三年时光,我的心底不由便沉重几分,我有太多说不完的话题,总想找人倾诉一番,不吐不快,可是纸上游动的笔却总是跟不上思维的节奏,也总是说不明白,干脆就信马由缰写下去吧。

我以493分的成绩进入这所高中,带着激动的心情和滚烫的通知书。我依旧穿着灰布鞋,甚至还穿着什字中学的校服踏进六盘山高中的门槛,那时的我并没有切实地感受到在这所高中,我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不过在第一次升国旗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当一回荣誉旗手,但是三年来,这个心愿还是没有实现,六盘的优秀学子实在是灿若辰星,在高喊“今天,我因六盘而骄傲;明朝,六盘将因我而自豪”时,我几乎是吼出来的,那时刚到六盘,心里不免有些傲气。

刚进班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处于倒数位置,这使我承受了不少打击,一股子傲气立马被压下了大半,我感到了压力,也顿生一种危机感,一鸣惊人的天真想法一下子就没了,只是努力学习。

至于为什么选文,很简单,我不喜欢理科的深刻与逻辑,凭着较深的阅读积淀,我更喜欢在广阔的文史天地里遨游。再加上我的数学文科班中会占很大优势,于是我就走进了高三(2)班。

总结一下自己在高中的奋斗历程,高一时,总想着一鸣惊人,所以傲气冲天,大家都拼命地抢占前排的位置,学习百倍努力;高二分科后,每个学生都开始适应自己的位置,有些许疲惫和自足,回头看,光阴不再,朝前看,离高考还有一年,于是就松懈下来了,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迷失了自我,沉迷于网吧等。因此,给大家敲个警钟,高二要走好,实现完美的过渡。高三自然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想着呕心沥血、拼命突击,但真正到了高三,才发现事情远非如此,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努力要早点啊!

对于我一个乡村孩子来说,进了六盘无疑走进了天堂,一流的设备,雄厚的师资,先进的管理等,让我眼花缭乱。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但具体又说不出是哪些,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深处,受到了洗礼,乃至我的言谈举止都受其影响,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也高了一个层次。

差点忘了要说一段难忘的小事。从高二开始,每天下晚自习后我都要围着操场跑三四圈,周六晚上一个人去跑五千米,去体验精疲力竭、孤立无援的境况,锻炼自己的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领略全力冲刺的快感。我想,我的学习过程与我的长跑一样,都是个不断加速的过程,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好了,暂时就这么多吧!我刚踏上另一段路程的起点,这段路还很长,中间也会有很多困难与挫折,但我不会满足现状,我将全力一搏,用自己的汗水铸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道路。

当得知母校要把自己的求学经历写入校史时,马世龙在电话中的声音有些激动。他说母校给了他太多难忘的回忆,他说自己当初和其他学子一样,怀揣梦想来到这里求学,是六盘山高中让他梦想成真。

2009年6月20日,宁夏高考成绩揭晓,六盘山高中高三(2)班学生马世龙以648分的总成绩名列全区文科第一。消息不胫而走,马世龙顿时成了校园中热议的焦点。班主任石学军老师说:“马世龙平时做事比较低调,在高考复习中,他的最好成绩是全班第三名。但从他勤奋的学习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身上有一股劲,一种永不满足的学习劲头让他后来居上,荣登榜首。”

事实上,2006年马世龙仅以493分的中考成绩被六盘山高中录取。一提起这个分数,马世龙就特别难为情,他说:“这个成绩一度很让我不自信,当初如果没有政策照顾的20分我就不可能进入六盘山高中,那样的话我的人生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刚进入高一(9)班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的,正式录取的学生中我是倒数第三名。”

应该说,马世龙的成长经历,是学校大多数学子成长经历的一个缩影。当初这些孩子就是带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六盘山高中,然而三年后,他们又都很自信地从这里走出去,到他们心仪已久的大学去深造,而马世龙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马世龙出生在宁夏西吉县什字乡的一个小山村,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十年九旱,人们的饮水都很困难,生产生活更是举步维艰。马世龙家的生计靠父亲在外地打工和母亲种地来维持,在家庭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父母坚持让孩子读书,实属不易。马世龙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什字乡考上北京大学的第一个人。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马世龙说:“回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如此的不平凡。我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激我的母校,是这里让我的人生变得不同寻常。”

马世龙在六盘山高中读书的三年中,他珍惜时间,勤奋刻苦,几乎不曾出过校门,他以班里品学兼优的同学为榜样,奋力拼搏,不甘落后。“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学生要志存高远。”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金存钰用拿破仑的名言激励年轻的学子,这句话成了马世龙的座右铭。在高一年级时,马世龙没有因自己的中考分数低而失去信心,他给自己确定了每周至少要读一本书的学习任务,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每个周末他都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读书,从小说散文到诗歌戏剧,从《鲁迅全集》到《罗马史诗》,从不挑食,每一本书他都读得津津有味,读得乐此不疲。凭着这种忘我的学习劲头,他一路赶超,后来居上,到高二时他已跻身到班级的中游,学习的势头非常强劲,勤奋读书让他厚积薄发,心无旁骛地学习让他有了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在校园里,他是行色匆匆的一员,当初的那种羞涩和自卑已荡然无存,在匆匆流逝的光阴中,沉淀着一个学子坚定而执着的梦想。高中三年,学校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民主严谨的教学氛围,爱岗敬业的老师,使他的成长如鱼得水,他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马世龙用信念支撑着自己的梦想,用毅力和汗水开辟着道路,尽管有过苦闷和彷徨,但默默积蓄的力量,才使他在精神上不断地超越自己。

马世龙说:“六盘山高中给予我太多太多,来到这里读书,是我的幸运。我今天的成功,是母校精心培育的结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但具体又说不出是哪些,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深处,受到了洗礼,乃至我的言谈举止都受其影响。”

这是许多六盘学子对母校——六盘山高中的共同感受,这是对六盘山高中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办学价值的真切描述,这也是受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体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六盘山高中学习的孩子中,很多人的求学经历和马世龙的情形大同小异。2010年,田羚雁以662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回顾求学历程,田羚雁自豪地说:“从选择六盘山高中那天起,我就相信我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事实上,田羚雁入校的成绩也不是很优异,她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与她在六盘山高中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田羚雁的家乡深处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带、大山腹地的海原县,这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自然环境恶劣。2007年,田羚雁考入六盘山高中,在这里她和许多来自山区的学子一样,感受到了六盘山高中浓郁的学习氛围,享受到了六盘山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田羚雁说:“母校给了我很多,让我品味了奋斗的甘甜,收获了成长的幸福,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在这里,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担当。”

在六盘山高中,会聚了宁南山区一批优秀的青年才俊,他们经历了年少时的艰苦,带着故乡沉重的叹息,从褐皱的土地上努力前行,来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当初的梦想和信念被磨砺得更加鲜亮,他们棱角分明的个性被知识和思想装点得更加鲜明。在朝夕相伴的日子里,他们的勤奋和进取,给母校增添了奋发向上的意气。六盘山高中校园里学生读书的身影,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跑道上学生青春的脚步,使学校充满活力与生气;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又得到了母校精心的呵护与关爱。马世龙回忆说:“当初离开母校的时候,竟是那样的眷恋,在六盘山高中的三年时光,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吕振洋、李克强、许睿峤、马世龙、田羚雁、邵成懂、黄金来、马蕊……一批批优秀学子从六盘山高中毕业,到他们梦寐的大学去深造,开启他们人生新的征程的时候,母校以他们为荣。只有卓越的学生才能使学校享誉世界。

“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好学,让每个来到六盘山高中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金存钰校长的肺腑之言,表达了六盘山高中的教育情怀。学校每年招生时,都要轮流选派部分青年教师深入到宁南山区各县,让他们了解、感受南部山区的历史、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状况,尤其是了解山区初中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状况,让他们了解山区,了解山区的教育、教师、学生、教学和学生的家庭等状况,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当初我并没有觉得学校有什么不同,来到这里,我理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懂得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我的思想上产生了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我,影响了我,使我懂得了教育的价值和人生的担当。”从宁南山区招生回来,马睿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情怀,很多老师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师生们荣辱与共,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可以说六盘山高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师生们的汗水,融注着师生们的心血。尽管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从老师谆谆的教诲和殷切的目光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如果说六盘山高中创造了宁夏基础教育的奇迹,那么这种奇迹就是一种洗尽浮华而沉淀下来的结晶,它凝聚着社会的力量,凝聚着政府的厚爱,体现着教育的博爱,散发着沁人的香甜。

2009年6月23日,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马世龙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给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三年前,我以493分的成绩勉强进入六盘山高中,是西吉县什字乡唯一一名考入六盘山高中的学生。在学校,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不但学杂费全免,而且给我们贫困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乡亲们都议论着,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学校啊,这是咱老百姓真正的学堂!”“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比别人更能理解‘贫穷’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今天我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不过我还不会满足,在北大,我还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千倍的努力,去成就自我,回报社会,为六盘争光,为宁夏争荣!”

马世龙已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完成本科学业,2013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马世龙自愿报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发改委工作。马世龙的成功,是他自己不懈追求的结果,是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我们回顾他的这段成长历程,也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一次梳理,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一次研读,这种研读会让我们更加睿智,让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以更卓越的精神追求我们的教育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