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坑湖”沧桑巨变

“大坑湖”沧桑巨变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前身是“大坑湖”。提起“大坑湖”,生活在秦皇岛的市民都知道。从此,“大坑湖”成为备受市民关注的“焦点”。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沉寂5年后,“大坑湖”上崛起一座现代化商业城。“大坑湖”演绎一段怎样的沧海桑田巨变的故事。适逢秦皇岛旧城改造,企业以此为契机,出资获得了“大坑湖”的开发权,决心让土地生金。

“大坑湖”沧桑巨变

2003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上午10时,伴随着鞭炮齐鸣和锣鼓声声,金原国际商务大厦揭牌仪式开始,秦皇岛标志性建筑——金原国际商务大厦已矗立在港城市中心。这也标志着万众瞩目的金原广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建筑群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这是“渤海物流”向全市人民交上的一份骄傲的答卷。

在金原广场上拔地而起的建筑楼群,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从空中鸟瞰,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商海里,稳健前行。

它的前身是“大坑湖”。提起“大坑湖”,生活在秦皇岛的市民都知道。作为市五大遗留问题之一,“大坑湖”问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曾多次向市政府发出质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此事也进行了访谈。从此,“大坑湖”成为备受市民关注的“焦点”。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沉寂5年后,“大坑湖”上崛起一座现代化商业城。“大坑湖”演绎一段怎样的沧海桑田巨变的故事。

唯有资产重组 你别无选择

市场不相信眼泪。当危机步步逼近,企业将何去何从?华联商城就面临这样的抉择。

华联商城有过曾经的辉煌。1997年12月18日,改制后的华联商城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伊始便融资一个多亿,成为省内首家商业企业上市公司,华联商城全体员工为此欢呼雀跃。但这只是一个“假象”,华联商城改制只是形式上“换名”“翻牌”而已。对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产权不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政企不分,铁饭碗、大锅饭现象严重,激励与约束乏力等经济管理体制基本没动,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很难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运作,很难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华联商城无法逃避由盛而衰的宿命。

下面这组数据反映当时惨淡经营状况。

1997年,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到1998年降为3亿元,下降15.7%。净利润由2559万元降为1703万元,下降33.5%;到199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只有1.27亿元,同比下降58.5%。利润只有409万元,同比下降75.6%。呈现出每况愈下、步履维艰、急剧萎缩的态势。按照中国证监会确定的配股条件,要求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不得低于6%。华联商城资产重组前的净资产收益率,1997年为10.06%,1998年为6.27%,1999年上半年只有1.48%。要达到配股上市要求,1999年就不能低于13.67%,全年利润不能少于3767.2万元。从当时经营状况看,要达到这个标准,回天乏术。华联商城不仅要丧失“壳”资源的融资功能,而且有可能进入ST上市公司行列。

为确保2000年配股上市成功,重振华联商城雄风,华联商城唯有资产重组已别无选择,华联商城开始寻找“对象”。此时,在南方,安徽新长江集团渴望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也在寻找另一半。

资产重组的本质是利益重组,华联商城急于并购一家高成长、高收益,能够带来足够利润的目标公司。新长江集团具备这个条件;作为民营企业新长江为求得超常发展,急于借“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华联商城能满足这个要求。国营与民营企业根据各自的需求和考量,经接触、洽谈,“两相情悦”,1999年下半年,华联商城以1.14亿元收购了新长江集团麾下的新长江网络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开始了美满“联姻”。

重组后的华联商城改名为渤海物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由原来国有经济控股转变为民营经济控股,借助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公司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变化,促进“知、劳、资”一体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现资本不断扩张、资产不断增值、规模不断扩大、业态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业绩不断辉煌,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渤海物流在商业流通领域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得到更大解放和跨越式发展。改制后的华联商城开始以新的面孔去适应新的市场竞争。2002年底,企业总资产为16.45亿元,资产重组前的1998年为6.32亿元,增值1.6倍;2002年底,企业净资产为7.49亿元,1998年为2.58亿元,增值1.9倍。年均递增30%,得到超常发展;股份总数,1998年为1.98亿股,2002年底为3.87亿股,增长95.4%,翻了近一番;主营业务收入,1998年为3亿元,2002年底为6.18亿元,尽管因资本不断扩张、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使主营业务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比1998年增长1.06倍,翻了一番。虽然受到“非典”影响,2003年1至8月份,主营业务收入仍比同期增长21%;实现净利润,1998年为1703万元,资产重组后,从1999年到2002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19亿元,4年平均每年实现净利润5475.32万元,平均每年比资产重组前的1998年增加2.22倍,年均递增30%;尽管资产重组后公司资本大扩张、规模大发展,但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

民营化的启示:渤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市商业系统勇开先河,率先走上国企、民营资产重组之路。5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国企、民企资产重组符合党的宏观政策走向和深化改革的精神,是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国有、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双赢共荣。

商海巨轮 横空出世

企业的高速成长是靠准确的市场定位、敏锐的洞察力和集中资源打歼灭战的大手笔运作来支撑的。公司重组后,2000年8月,成功配股3.8亿元,为二次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发展?怎样突破?公司苦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将企业经营主业由传统单一的商贸业务向以商用房地产开发为主与商贸业并举,充分整合现有的市场开发、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等业务资源,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化,带动产业升级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金点子”迅速催生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庞大市场,企业开始倾力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机遇总是“瞄准”那些有准备的企业。适逢秦皇岛旧城改造,企业以此为契机,出资获得了“大坑湖”的开发权,决心让土地生金。

一个蓝图浮出水面:建造一个从购物、休闲到餐饮、娱乐,从大型主题卖场到小商品特色风情街,从酒店公寓到写字楼、会展中心,从屋顶花园到地下停车场的集群式主题商业广场。定名为“金原广场”。2001年,金原广场楼盘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精品楼盘”之一。

金原广场建设项目是我市的大型重点开发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7.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在2001 年3月15日破土动工,2002年1月25日,其中6万平方米的金原商厦和超市开张营业,仅10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竣工营业的建设目标,这在秦皇岛商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2003年12月20日,随着金原国际商务大厦的交付使用,标志金原广场一期工程胜利完工。目前,渤海物流下属的金原购物中心、金原家居、华联商厦、商城商场、天华大酒店及金原大酒店融为一体的商贸集群已经成为秦皇岛市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又以购物为主的商海“联合舰队”,充分体现多元化、个性化、全业态、全业种的“一站式”消费中心。成为河北省规模较大、业态复合度较高的商业摩尔——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商业模式。

软硬环境 两手都要硬

当企业“硬件”高速扩张,“软件”建设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职工培训、制度建设抛掷一旁,危害甚烈。渤海物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组后,国企、民营文化优势互补,国企文化得到弘扬,民营风采得到彰显。在管理机制上,借鉴新长江“制度管人、依法办事、数据说话、按效分配”“市场导向、稳中求进、务实创新、顾客至上、功效至上、股东至上”的经营理念。制定了市场竞争条件下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精减干部达40%。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抓服务就是抓效益”,为此,公司在员工中开展岗位技术练兵、质量法规意识培训、争创服务明星品牌等系列活动。在公司上下形成人人争学服务明星、人人争当服务明星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是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公司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坚持党员挂牌上岗。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邀请燕山大学教授为营销人员培训,与燕山大学共同举办工商管理研究生进修班,目前已有40名企业骨干去深造学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渤海物流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下设15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市场建设、国内商业零售等业务,经营商品品种达30万种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跻身于全国重点大型商场百强企业行列,2002年、2003年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支持的15个龙头商贸企业之一。

这是一片金色的原野。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渤海”商界勇士们正在“大坑湖”崛起的金色原野上,纵横驰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