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远做党的义务宣传员

永远做党的义务宣传员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7年来,他义务办广播,实现着自己“永远做党的义务宣传员”的承诺。(2008年4月18日我台最先报道了黄世和的事迹,2010年8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党的义务宣传员”黄世和先进事迹的报道通知》此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省市30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黄世和:永远做党的义务宣传员

——介绍桐木乡白石河村残疾农民黄世和37年义务办广播的事

人物简介:黄世和,桐木乡白石河村农民。20岁时,患小儿麻痹双腿瘫痪。37年来,他义务办广播,实现着自己“永远做党的义务宣传员”的承诺。

[现场同期声]喜盈盈,笑盈盈,人民将党比母亲。不交皇粮一身轻,多种补贴保障金……

[同期声]记者:现在是4月15日上午10点,正是当地农民田间干活的时候,黄世和当天的第二次广播又开始播音了。您现在听到的是他正在播送的长诗《农民颂歌献给党》。

在桐木乡白石河这个只有193户人家800多人的偏远小山村,黄世和的家庭广播室已经伴随他们整整走过37个年头。提起黄世和办广播,还得从一次意外的变故说起。

15岁的时候,刚读初中二年级的黄世和,就因为家境困难而辍学,日子一晃就是5年。1969年5月,一场突然袭来的病魔,让黄世和跌入了命运的深渊,他得了小儿麻痹——双腿瘫痪,躺在床上的黄世和对生活绝望了。

[同期声]黄世和

一病都没有站起来,身居斗室,足不出户,当时急得不得了,眉毛长三分。

看到身强体壮的儿子突然卧病不起,成了残疾人,黄世和的父母也心痛不已,为了让儿子能继续活下去,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儿子摆脱自卑心理,在家庭经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借钱给儿子买了一部收音机,让儿子“解闷”。

[同期声]黄世和

买回来后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成天抱着听,会计给我拿几张安康报,我也高兴得不得了,把这两样东西当宝贝。

广播、报纸,成了黄世和打发时光的朋友,也成了他写作的启蒙老师。

[同期声]黄世和

1972年10月1日,从县广播站传来喜讯,我在广播上听,我写的一篇散文诗《金色的十月》播了,那时高兴得不得了,像得了金牌。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黄世和办起了家庭广播室。

[同期声]黄世和

当时学大寨,也是想配合党委政府学大寨,用广播喊起早上工,一个是自编好人好事。

行动的不便,采写稿件的艰难,更新设备资金的不足,让黄世和办广播的道路异常艰辛,但他从不放弃。如今他的家庭广播室除了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自办节目外,每天早晨和晚上还要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纸摘要和新闻联播节目。

37年一路走来,黄世和十分感激自己的妻子涂可婷。

两个孩子上学的那几年,涂可婷连一件衣服都没买过,里里外外靠她一个人操持,有时有支持不住的感觉。一次涂可婷从附近雇了13个人种烤烟,临上工前让黄世和在家熬了一些稀饭,可中午回家黄世和还趴在桌子上写稿子。

[同期声]涂可婷

都两点半了,米还搁在案子上,火都没烧着。那时候是掏钱请工,劳力没有,把我气哭了,也不知道写的啥,一把抓了。

令黄世和没想到的是事后涂可婷又把揉得皱巴巴的稿子摊平给了他。

不善言谈的涂可婷,把理解变成了支持。2008年年初,扩音的设备坏了,涂可婷赶到城里咬咬牙花了800多块钱添置了一台新设备。

黄世和能够坚持下来,更有乡亲们的需要与期盼。不知不觉中,听广播成了这里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同期声]黄晓

天气预报呀,新闻呀,党的各项优惠政策都是通过他的广播宣传我们听到的。希望他继续办下去,天天办,如果一天不放我们还不习惯。

说起37年的广播情节,黄世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人物心语

黄世和:我晓得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大家快乐。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人老了,60多岁了,要给晚辈留点儿啥,我想办这个广播是力所能及的事儿,别的啥我干不了,我只能干这点儿事,我想,我要在我有生之年永远做一个党的义务宣传员。

(2008年4月18日我台最先报道了黄世和的事迹,2010年8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党的义务宣传员”黄世和先进事迹的报道通知》此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省市30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此稿获2008年度陕西新闻奖二等奖、陕西电视奖一等奖、配合安康电视台所做的新闻专题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安康新闻奖一等奖、安康电视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