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旱地洒下及时雨

旱地洒下及时雨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在同心县下流水乡的石泉村,有一所同样命名为“维宗小学”的学校正在兴建。为这两所小学的兴建共捐款39万元的,是洪维宗的儿子洪洋。38岁的洪洋,现任宁夏同心县政协副主席、吴忠市政协常委、宁夏伊协副会长、宁夏青联副主席、宁夏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常委。这所小学成为当地人才的摇篮,就像旱地洒下的及时雨。这面锦旗躲过各种灾难,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革命博物馆里。

旱地洒下及时雨

——记洪家四代倾情助学的感人事迹

新学期开始了,海原县西安乡薛套村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校园原来破旧的景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崭新的新校舍。学校也从此改名为“维宗小学”。让学校有点措手不及的是,因为办学条件的改善,在校生从300人一下子增加到500多人。与此同时,在同心县下流水乡的石泉村,有一所同样命名为“维宗小学”的学校正在兴建。

“维宗”,取自已故的宁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夏政协副主席、著名宗教人士洪维宗的名字。为这两所小学的兴建共捐款39万元的,是洪维宗的儿子洪洋。38岁的洪洋,现任宁夏同心县政协副主席、吴忠市政协常委、宁夏伊协副会长、宁夏青联副主席、宁夏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常委。

两所“维宗小学”,是洪洋为纪念父亲洪维宗去世3周年而捐款兴建的,也是他的前辈倾情助教的继续。经过紧张的施工,在洪维宗去世4周年之际,其中的一所小学建成交付使用了。

说起洪洋一家四代兴学助教的感人事迹,话题就长了。那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当时,洪洋的曾祖父洪寿林(又名洪海如)是宁夏著名宗教人士。目睹宁夏山区群众世世代代无缘接受正规教育的状况,他毅然出资,在从没有办过学的地方创办了一所完全小学。这所小学成为当地人才的摇篮,就像旱地洒下的及时雨。全国解放后不久,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同心、海原两县有60%的干部曾在洪海如所办的学校里就读过。洪海如去世后,当地人感念他的恩德,就将他创办的学校称为“海如完小”。

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曾冒着危险将长征红军的联络员隐藏在自家其他人不能擅自进入的房内,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不仅如此,他还在最艰难的岁月里资助过红军。洪寿林的慷慨义举令人感动。红军将领唐天际、程子华等因此向他亲授一面锦旗,上书“爱民如天”四个大字。这面锦旗躲过各种灾难,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革命博物馆里。解放后,几位红军将领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人一直关心着洪家的后人。洪海如的孙子洪维宗,也曾专门到北京看望过卧病在床的唐天际将军。

洪洋的祖父洪清国,曾连任五届宁夏政协副主席,不但与共产党精诚合作,也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教育作出过许多贡献。

洪洋的父亲洪维宗捐资助教的事迹,更是有口皆碑。为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他于十几年前在自己的家乡同心县,倡议成立了“同心县回族教育促进会”并亲自担任会长。这是宁夏第一个关于教育的促进会。促进会成立以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针对回族女生入学难的状况,洪维宗捐资创办了“同心海如女子中学”并亲自担任名誉校长,使大量回族女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他曾无数次资助过家境贫困的学生。他资助的对象不仅有宁夏当地的,而且有陕西、甘肃、湖北等地的。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不仅资助回族学生,也资助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贫困学生。他创办的“同心海如女子中学”,就根据他的意见作出规定:每年都要按一定比例招收当地的汉族女生。他不仅在宁夏固原地区的一个村建立“贫困女童辍学救助基金”,而且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设立长达20年的奖学金,这笔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这个学院招收的各民族优秀学生。就在他病重期间,他仍念念不忘此事。弥留之际,他还嘱托儿子洪洋:在他身后,一定要继续这项捐赠。

刚刚60岁的洪维宗去世了。几年来,洪洋一直在思考如何继承父亲的遗志。回忆父亲的一生,最令人难忘、也最受人称颂的是他捐资助学的种种义举。这位曾在北京大学就读、随后又到巴基斯坦留学5年并获得双学士学位、回国后又在中央民族学院攻读研究生的青年学者,知道教育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也更了解本地区、本民族教育落后的现状和农家子弟的贫困程度。为此,他决定在父亲辞世3周年之际再兴捐资助学的义举并以此作为对父亲的纪念。于是,同心县、海原县分别诞生了一所“维宗小学”;于是,宁夏大学新设立了一个10万元的“洪维宗助学金”;于是,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由洪维宗生前捐赠的奖学金,又注入了新的资金并改称为“洪维宗奖学金”……为此,洪洋将自己开发的3000亩农场所得和其他方面的收入都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

洪家的义举,就像绵绵春雨,滋润着干渴的禾苗。

洪家的义举,受到自治区领导和各界群众的好评。

洪洋还有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他准备创立“爱心基金”,最终达到每年资助百人以上学习。最近,洪洋在他父亲的长眠之地洪岗子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在南部山区一个两乡交界处再捐建一所中学。

洪家捐资助学的义举,代代延续,绵绵不绝,已成为令人称道的佳话。

(原载2002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获宁夏政协好新闻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