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宁夏人民的共同心愿

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宁夏人民的共同心愿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和目标,也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宁夏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达到82%,社会安全指数达到86%。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存在的主要挑战,主要是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小康社会进程有一定的困难。

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宁夏人民的共同心愿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和目标,也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初级“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国人民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确保2020年完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而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从2000年的51.5%提高到2010年的66.2%,宁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完成三分之二。10年间宁夏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10年宁夏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61.7%,10年间提高16.2个百分点;宁夏人均GDP达到14365元,10年间增长1.7倍;宁夏城镇化率达到48%,10年间提高1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6%。二是社会更加和谐。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8.6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2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7.8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7.2平方米;2010年宁夏率先在全国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比国家计划提前10年。三是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宁夏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达到82%,社会安全指数达到86%。四是科技文化教育更加繁荣。2010年研发支出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0.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0年间宁夏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提高2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倍;宁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2.5个百分点,农村下降7.8个百分点。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等主要指标分析,宁夏各县(市、区)可以分三类分别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一类是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灵武市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能力在全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第二类是沿黄经济区青铜峡市、平罗县、永宁县、贺兰县以及利通区、沙坡头区等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接近,可以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三类是南部山区各县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应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应在民生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优先得到发展,共同享受宁夏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

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条件和挑战并存,既有煤炭、农业、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又明显受到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制约;既有宁东和河套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又面临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繁重任务;既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又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宁夏沿黄经济区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主体功能区之一,煤炭、电力和土地资源丰富,煤、电、水等优势资源组合良好,风能和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进一步发展能源、煤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宁夏经济实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阿经贸论坛成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通道。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存在的主要挑战,主要是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小康社会进程有一定的困难。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宁夏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一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物质保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工业园区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二要扎实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山川共济,努力发挥沿黄经济区在和谐富裕新宁夏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龙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大城乡、山川统筹发展力度;三要抓好“三农”工作,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农村、农民,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南部贫困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实施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优先战略,推进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四要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共同服务体系,促进共同服务均等化,注重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确保贫困地区人民享受到宁夏改革、发展的成果;五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人才引进和使用力度,使科技和人才成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推动剂;六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破解资源环境差距难题,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均衡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广泛动员全区人民,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目标,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1年12月 刊载于《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