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学术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来是一些兄弟刊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1987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作出的《关于加强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已有的省级理论刊物,要充实编辑力量,办出各自的特色。”我们的刊物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必须在这两点上加深认识和采取措施。把地方性学术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也是这个道理,既要“立足本省”又要“面向全国”。

(1988年1月30日)

地方学术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来是一些兄弟刊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河北学刊》虽然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探索,但至今仍然未尽如人意。1987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作出的《关于加强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已有的省级理论刊物,要充实编辑力量,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个要求正切中了我刊的薄弱环节。为了尽快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党的十三大精神照耀下的深化改革的1988年开始的时候,我们打算就什么是《河北学刊》的特色,如何尽快办出自己的特色的问题,谈一点想法,同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全国地方性学术刊物的同行交换意见。这是一个办刊方针问题,只有先从认识上得到正确解决,刊物的编者、作者和读者,才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的目标,把刊物应有的特色创办出来。

所谓特色,我们理解,主要是指本质相同的众多事物中的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的内容、风格和色彩。当今,地方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灿若星汉,同类刊物之间又有着鲜明的差异,就是因为它们各具特色。作为地方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影响它特色形成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它所在地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这是形成刊物特色的基础,由于各地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不同,往往决定着各地方性学术刊物迥然不同的特色;二是地方性学术刊物反映它所在地区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的程度,这是刊物特色形成的关键性环节,应该说这种反映越充分,刊物的特色也就越鲜明。我们的刊物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必须在这两点上加深认识和采取措施。要看到,在河北这块近1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许多有别于其他省份的特点,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上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有些已经发掘出来,并得到较为充分的论证,成为现实的优势;有一些尚未发掘出来,属于潜在的优势;还有一些新学科优势,正在被当代的河北人创造出来,可称为“后来优势”。真正看到这些优势,在刊物编辑的实践中,充分反映现实的优势,促进发掘潜在的优势,大力扶植“后来优势”,既是我刊责无旁贷的任务,又是刊物形成自己特色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决定性条件。

要办出特色,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落实“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办刊方针。如同一株白杨树,要茁壮成长,形成独特风格,它的根系必须深深扎进所在地方的泥土里,吸取那里的养分;同时它的枝叶又必须向外界敞开,广泛吸收无限空间的空气和阳光。把地方性学术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也是这个道理,既要“立足本省”又要“面向全国”。“立足本省”,就是以本省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在自己的刊物上使这种优势得到充分的反映。“面向全国”,就是同全国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在交流中,一方面从全国以至世界吸取一切有价值的学术思想,以提高自己刊物的学术水平,体现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刊物反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向全国作出贡献。“立足”和“面向”,这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只是强调“面向”,放弃或忽视“立足”点,不仅有失刊物发展当地科研、培养提高当地作者队伍的社会职责,而且由于脱离当地的实际,刊物特色就成了无源之水,是难以形成的。如果只强调“立足”,放弃或忽视“面向”,自我封闭,不搞学术交流,拒绝广阔空间的“空气”和“阳光”,也不利于把刊物办出特色。因此,对于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说,“立足”是基础,“面向”是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这里有一个正确估价地方学科优势的学术价值问题。以史而论,我省对古代中山文化的研究已形成一定优势,并在我们刊物上得到较充分反映。这种优势虽在地方生成,却成了国家的瑰宝,甚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一般寓于个别,个别包含一般,一些地方性愈强的优势,往往愈具有学术价值和全国意义。“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任何人都“决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马克思语)。正如我们河北人要掌握当代社会科学思潮的新发展不能不阅读陕西《社会科学评论》和上海《社会科学》,要知晓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经验应多翻翻《天津社会科学》,要了解楚文化研究的新成果需经常看看《江汉论坛》一样,河北省省外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对《河北学刊》的兴趣大小和需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亦取决于这个刊物刊登具有河北优势和特色的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要办出特色,就要组织好作者队伍。作者是我们刊物的支柱,团结作者,做好作者工作,是办好刊物,提高刊物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编辑部团结的作者愈多,稿件来源愈丰富,刊物的质量就愈有可靠的保障。当前,在我们刊物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可靠的作者队伍。今后,要围绕反映当地学科和科研优势、办出自己特色这个中心,加强队伍组织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仅是我刊研究和反映的总的课题,而且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总方针,要以它为基本出发点和总的指导思想,去组织作者队伍,发展当地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例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在党的十三大以后,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更加深入,我们要及时刊登这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文学方面,我省中青年文艺理论工作者已开始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的特征、功能和发展战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组稿;我省为元曲发祥地,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就,现在的任务是要使省内外元曲研究者能从更新更高的角度进行这项研究,促其有新的突破;文学改革和改革文学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刊要以实际行动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史学方面,要重视我省唐宋史和近代史的科研优势,对于过去很少触及或论证过的河北地方史,省内外已有一批有研究实力的人员投入研究工作,我们也要捕捉这方面的信息,及时向他们组稿。哲学方面,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的研究日渐深入,要充分反映这方面研究的新成果。在历史上,河北出现了一大批有创见、有成就的哲学家,要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有系统、有深度的评价和论证。政治学方面,作为全国重点课题的县级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业已开始,应当把这方面研究成果列入选题,如此等等。只要从开掘和发展河北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从而办出自己特色这个中心出发,去组织好作者队伍,就会在刊物的周围很快形成各有中心课题的若干个作者群体。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刊办出特色提供丰富的稿件来源,我们的刊物为他们研究成果提供阵地。这样彼此推动,交相辉映,影响所及,又会吸引省内外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来参加有关课题的探讨。这样,作者队伍就会围绕我们办刊的中心逐步壮大,刊物特色也必然会越办越突出。

在党和人民的哺育下,《河北学刊》自1981年12月份创刊到现在,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如果把它比作一棵白杨,过去是破土而出的幼苗,现在已是枝繁叶稠的小树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培育它,使之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躯干粗壮、独具特色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现在正是它由幼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我们刊物的编者愿和广大作者、读者一起,进行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为逐渐把《河北学刊》办出自己的特色而努力。

[又添一乐] 刊物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进入期刊队伍五六年来经常着力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也曾将这个问题摆在编辑部同仁面前,多次开“诸葛亮会“,终于在1987年底,吸收各方面的意见,撰写成了这样一篇文章,这是编辑部集体智慧的结晶。1988年初在《河北学刊》第1期上以本刊评论员的署名发表。文章发表后受到院内外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好评,认为只要按照这篇文章表述的观点办下去,《河北学刊》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大有希望的。于是,这篇评论员文章就成了《河北学刊》以后若干年办刊的基本指导思想。现在的《河北学刊》果真成为独具特色的参天大树了,如果我这个退休的老办刊人,需要“乘凉“,这不是多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去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