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启迪

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启迪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艾丰的新著《中介论——改革方法论》阐述的一些原理,就不失为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科学方法论之一。本文联系企业文化建设,谈谈这本书给我们的几点启迪。有的企业从《中介论》中受到启迪,在领导方法上,突出了两极以外的第三者,采取了抓中间带两头,在职工年终评比时,首先评出占绝大多数的合格的文明职工,在此基础上,再一头评选少数先进,一头评比出少数后进。

(1995年2月7日)

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具体操作中,所使用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艾丰的新著《中介论——改革方法论》(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中介论》)阐述的一些原理,就不失为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科学方法论之一。书中提出,事物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分为二的,在表现形态上是一分为三的。还提出,事物一分为二的对应两极,常常采取融合的形式,产生第三者。这个第三者的产生,标志着事物的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论述,为我们观察事物打开了广阔的思路,为我们研究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联系企业文化建设,谈谈这本书给我们的几点启迪。

一、以三分法补充两分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树自己企业的哲学。建树企业哲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企业员工多一些辩证思维,促进思想活跃,在企业的上上下下造成用科学的方法论正确地观察和处理本企业现存各种问题的氛围。以往我们观察事物习惯于用二分法,认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君子即小人。从本质上说,它虽然是对的,但由于它忽视中间状态的存在,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了。《中介论》中阐述的一分为三的观点,是对两分法的重要补充,给我们全面观察事物提供了依据。按照一分为三的观点,事物总是一分为三的,除了对立的两极以外,中间还存在一个第三者。以企业群体而言,从规模上看,存在大、中、小三种规模;从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上看,存在先进、中间、落后三个档次。自己的企业属于哪种状态?按这三种划分就可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职工,他们的素质和现实表现有好、中、差之分,其中好的占多少,差的占多少,处于中间状态的占多少,这样量化之后,对职工队伍的状况即可一目了然。从企业产品的质量看,有优等、合格、不合格之分。企业的任务就是要减少或消灭不合格产品,提高产品合格率,争取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以上是从横向而言的。

从纵向观察,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一般呈现出从初级到中级,又从中级到高级或者从高级到中级,又从中级到衰落的发展状态。以企业而言,企业的整体和每个局部以至每个细胞,只有由低层次不断发展,企业和员工才有前途,有希望,“发展是硬道理”,永远不能停留在一个档次上。这个指导思想提示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树立发展的观点,抛弃停滞的观点;树立创大业的观点,抛弃小富即安的观点;树立争上游争一流的观点,抛弃不求进取的观点;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观点,抛弃好逸恶劳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就会不进则退,即使暂时处在高层次,也会下滑到中层次,再滑到低层次,走向衰落、倒闭。

二、多项融合优于单项继承

事物一分为三中的第三者如何产生,存在多种途径,其中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吸取事物一分为二这两极的精华,加以融合,从而产生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既包含这两极的内容,又不是这两极本身,而是在质上完全不同于这两极的崭新事物。实践证明,凡是有特色的能推动企业不断向上的企业精神,都不是对对立两极中任何一极的单项继承,而是对两极的积极内容的科学融合。

众多企业精神塑造达到较高水平的企业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融合的思路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企业将党的优良传统和现代化观念融合在一起,塑造崭新的企业精神;有的企业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和西方文化加以融合,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支柱;有的企业把社会主义企业的优势和本企业的特点融合一起,塑造颇具生命力的企业之魂,等等,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例如,有个企业把自己企业的精神简称“五八”精神,即50年代的精神加80年代的观念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所谓50年代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有科学的内容,又有“左”的影响。这个企业的领导经过科学分析,吸取了其中的精华,把50年代的精神界定为: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干部带头,依靠群众。所谓80年代的观念,现在已有了系统的概括,形成了体系。这个企业的领导择其精华突出了市场经济新观念。这样,把“五”和“八”融为一体,形成这个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他们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多种困难,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的基础上,仅用8年,就建成现代化水平很高,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有大型企业。

采取融合论的方法构筑企业精神,之所以比搞单项继承,其效果相差悬殊,从方法论上加以研究,是因为融合论是科学的,符合辩证法的;单项继承是不科学的,不符合辩证法的:①融合论是将两极甚至多极的优势吸收进来,而单项继承只是对某一极的部分内容简单照搬,数量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②融合论的本质是融合,即将多种优势融合在一起,生成生命力大于任何某一单项的崭新事物,这在生物学上称其杂交优势,社会学上称其为融合优势,这是单项继承无法比拟的;③融合论对吸取的多项优势如何融合,融合成什么样的新事物,完全可以根据时代精神和企业的需要进行构建和塑造,而单项继承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三、从中间大引出中间突破

事物一分为三的表现形态往往是中间大,两头小。在中间部位上用心思、下工夫,可以得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就在企业的领导艺术上提供了新思路,打开了新天地。比如,在领导方法上以往我们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这个方法现在仍有效。有的企业从《中介论》中受到启迪,在领导方法上,突出了两极以外的第三者,采取了抓中间带两头,在职工年终评比时,首先评出占绝大多数的合格的文明职工,在此基础上,再一头评选少数先进,一头评比出少数后进。这样,就使先进有了厚实的群众基础,使后进感到孤立,产生急起直追的内在动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的企业领导者体察职工对改革的承受力,也按一分为三的观点去判断和操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的奖金究竟拿多少最为适宜?不仅要以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为依据,更要以职工的承受能力为转移。这个承受力,不是看改革意识最强的少数先进职工,也不是看改革意识最差的少数后进职工,而是看处于中间状态的大多数职工。这样处理的结果,既有利于保护企业领导者的积极性,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又如,按一分为三的观点,观察某种产品占领市场的程度,可以分为饱和、半饱和、空白三种状态。有的企业家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尽快打进市场,首先避开处于饱和状态的市场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处于空白状态的市场,也不是首选对象。因为在他们看来,在空白的空间里,广大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毫无认识,难以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于是,他们选择了中间。由于在这种处于半饱和状态的市场内,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已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均未满足消费者应有的需求。这个推销决策很是别出心裁,实施后也很快获得成功。这种半饱和状态的市场迅速占领后,才稳步占领空白市场。

中间突破法所以易于奏效,一是因为中间比之两极要大,它是决策的主要依据,抓住了中间,等于基本上抓住了事物的主体;二是因为中间状态受两极的制约,虽然数量大,但是最不稳定,每时每刻都在转化,不是转向正极,就是转向负极,所以中间是最易突破的;三是中间和两极是互相制约的,两极虽属较稳定的因素,但它们对中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往往是以中间作为自己的存在条件,突破了中间,两极就会发生动摇,出现分化。因此,在中间部位取得胜利,就等于为制胜于全局打下了基础。

四、《中介论》符合邓小平“特色哲学”的基本精神

上面阐述的以《中介论》为内容的三个具体方法,不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完全符合当代最新哲学——邓小平“特色哲学”的基本精神。邓小平“特色哲学”的特点是:①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它强调“实效思维”方式,区别于毛泽东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矛盾——阶级”的“矛盾思维”方式,它在突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主流的基础上,将两元阶级主体的对抗转变为多元经济体的合作。因此,他不强调“实事”的一分为二,因为不是任何“实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有的可以“一分为二”,有的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究竟是“一分为几”?应该看实效。②表现在建设上,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的经济体合作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既避免走资本主义邪路,又克服“传统社会主义”弊端的适合中国人自己走的“中间”路线,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表现在工作方法上,它强调,在分析我们面前存在的“实事”的时候,要着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实事”中可操作的“问题”,然后再确定实践的价值目标,反对离开“现在”的时间,避开“问题”本身,去进行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是”还是“非”,“姓资”还是“姓社”等非此即彼的名词争论(杨俊一:《从“矛盾思维”到“实效思维”》,载《新华文摘》1994年12期)。《中介论》涉及的许多观点,充分体现了上述邓小平“特色哲学”真理性光辉,很值得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研究、实验。

[又添一乐] 此篇探讨了建设企业文化的几个方法论问题,是我经过对艾丰《中介论》一书进行学习与研究并对若干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进行较系统、深入的调查以后,经过研究提炼撰写出来的。其观点既有科学依据,又有创新;对几个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既论述充分,又有可操作性。是可供企业领导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参考的。

本文在《企业文化导刊》第1期发表时署名“何金“,这是我和唐山豪门集团公司总裁陈世增商量为他同我和其他几位总裁顾问共同撰写的有关文章发表时起的一个集体笔名。以下有几篇有关豪门的文章是我撰写的,发表时亦署名“何金“,不再赘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