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企业的人才开发

文化企业的人才开发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强调统一的专业定位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优势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求具体的专业定位。
文化企业的人才开发_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大省建设

三、文化企业的人才开发

加大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及转变开发模式的工作,应该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第一,加强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师资培养、硕士培养和在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促进高校资源向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第二,各级政府应增加文化人力资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工作可以包括加强对公务员、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第三,重视文化人才及文化经理人的能力积累,注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积累。第四,营造宽松的文化创造环境,包括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鼓励创造的软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五,抓重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重视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急迫的任务。第六,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教育,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创造力。

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一要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文化产业由于横跨了经济、文化、管理和技术各门类,因此在学科建设上,既要注意各自学科的研究,也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研究,博采众长,多出精品。在课程设置上,要反映文化产业的文化性和市场性属性,应由文化类、经济类、创意类、管理类四部分课程构成,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和胜任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要发挥高校各自优势,进行特色办学。在强调统一的专业定位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优势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求具体的专业定位。如管理专业强的可侧重管理,技术专业强的可偏重技术,艺术专业强的可倾向艺术,这样既合乎办学规律,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易于办出专业特色,同时,还可以解决各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问题。三要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保证足够的实践性教学时数。要创造条件,开办教学实践基地,保证足够的实践性教学时数,加强学生艺术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际动乎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其所学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四要柔化专业界限,注重创意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高校可开办双学位、第一学位;课程设置上应柔化专业界限,多开些选修课和有通识性的专业基础课,艺术专业的学生可选修或必修文化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文化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选修或必修艺术专业的某些课程,做到相互通晓;另外,继续教育培训,也可吸收有志于文化产业的社会人才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以便造就更多既懂文化又懂经济,既懂开发又懂经营,既懂产业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市场运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协作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