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应学会“化城”

人生应学会“化城”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为了目标的实现,需要“化城”。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思想上要“化城”,行为上要“化城”。“化城”是休息,是增加体力,是调整思路,是不断学习以增加智能,但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目标。在这里,锄完地就是寻找宝藏,眯着眼睛休息就是“化城”。而转折点一般出现在化城之后。

“化城”一词出自《法华经》第七品“化城喻品”。经中说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难之道,路上没有人烟,非常恐怖。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众人能够顺利走过险道,于是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害怕,更不要后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里面休息,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感叹说:“我们马上就可以远离恶道,得到安稳快乐。”这些人于是便进入这座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知道众人已经得到止息,不会疲倦,就去除化城,对众生说:“你们今来,宝处不远,这座城市是我变化而成,为让你们休息一会儿。”

这段比喻主要针对小乘圣者而说。小乘圣者贪图进入涅槃境界,一旦进入后就不想离开。岂知真正的宝藏还在遥远的地方,而这座让休息者暂时歇脚的城市只是幻化出的假象,在里面休息完后,小乘圣者还要继续赶路,走向人生更高的境界,完成更大的任务。

在这里,在导师所化的这座城里,众生可以得到休息,是人生的加油站。但是又不能满足于此,还要有更大的目标,去寻求更大的宝藏。如果仅仅满足于居住在这座虚拟的城市,就是小境界。“化城”的目的是实现大的境界。

人生为了目标的实现,需要“化城”。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思想上要“化城”,行为上要“化城”。“化城”是休息,是增加体力,是调整思路,是不断学习以增加智能,但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目标。

在田里锄地,筋疲力尽,但是还没锄完。这个时候,我在田头随便坐了一下,眯了眼睛,啥都不去想。一会儿以后,体力已恢复了,又开始劳作,锄完了地,然后回家了。在这里,锄完地就是寻找宝藏,眯着眼睛休息就是“化城”。休息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体力,把地锄完,而不是一直休息下去。如果不休息,筋疲力尽,最终半途而废,没有达成目标就回家了。如果一直休息下去,更锄不了地。只有既休息好,恢复体力,又始终将目标记在心里,休息完后立刻继续奋斗,才能实现目标。

所以,适当的休息,也是一种精进。会工作的人,也是会休息的人。一些会创造发明的人,肯定也是抓住一切时机,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因为只有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人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人如果一味休息,永远休息,停止前进的步伐,就变成了懒惰的庸人。只有让奋斗与休息两者达到和合的境界,才能最终实现任务。

小时候赶路,路途很是遥远。到了差不多走不动的时候,我就到所谓的路廊坐下休息。在有的路廊里,还有人为我们提供茶水,我们的体力得到补充,就好像汽车加了油一样,可以重新上路,到达指定的地点。在这里,这个路廊就是一座化城。

我们要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我们做事做人的本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幸福感。在人生里幻化出一座一座供学习的城市,经过它们,不断提高自我的灵性,以无限接近完美的自我。

化城需要目标。人生不能没目标,如果没有目标,那不叫路,不叫人生,那是荒漠。小时候赶路,目的地是目标,我把地里的草除完也是目标,不断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做事能力也是目标。人生就是由一系列目标组成的。没有目标,也无须幻化出供自己调整、休息与学习的城市。化城,其实也是一步步分解任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难题都是由一件件细小的事组成的。一个会做事的人,总是把大事不断地分解,分解为一件件小事,也就是建立一座一座的化城,最终圆满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化城需要信心。因为我们有走完这段路的信心,所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所以中间才有化城。如本来就没有信心,也就无所谓休息不休息。有了信心才有化城,化城只是实现自己事业的一种方式。

化城需要智慧。人生是个不断竞争的过程,不是赢在起点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而转折点一般出现在化城之后。不会转弯的人永远走不远。什么时候化城,化城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停止化城,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就是一种智慧。

人生需要学会化城。学会化城,可以提高效率,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圆满人生。

2015年7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