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昨晚经过师生共同商量,决定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哲学之旅,各由一位同学代表一个流派,来主持接下来的哲学之旅的活动,老师则作为顾问,随时帮助主持人回答相应的问题。作为队长的刘晨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第一个任务。刘晨开始主持,“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刘晨的总结深刻而有力。郑老师把问题引向新的思路。“于是各种观点的产生、交锋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的盛况。”

晨光熹微,汽车离开了洛阳城,奔驰在中原大地上。

“现在由刘晨同学来主持今天的哲学之旅。”郑老师宣布。

昨晚经过师生共同商量,决定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哲学之旅,各由一位同学代表一个流派,来主持接下来的哲学之旅的活动,老师则作为顾问,随时帮助主持人回答相应的问题。作为队长的刘晨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第一个任务。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烽火连天,战争频繁,但文化空前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刘晨开始主持,“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刘晨回头望了望已远去的洛阳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西周是怎么结束的?东周又是怎么开始的?”

“西周灭亡是因为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失去了诸侯的信任,造成犬戎真正来侵的时候,再点烽火也没有诸侯来救,最后身死城灭。西周因此灭亡。”李毅诚的历史也学得不错。

同学们都点点头,显然对这一典故都比较熟悉。

“犬戎把镐京完全破坏了,即使待诸侯重新集结兵力收复镐京,也无法再当都城了。好在西周初期周公就营建了洛邑,于是,公元前770年,继位的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邑,从而揭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周婧雨补充。

“那镐京被毁,西周灭亡,造成了什么后果呢?”刘晨继续问道。

“造成的后果就是,周天子的权威遭到了严重的质疑,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了,而是互相征伐,竞相争霸。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互相征战的结果。”赵蕾也与好友配合。

“我给同学们补充一些史料。”姚老师发挥顾问的作用,“据《史记》记载,春秋300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战国250年间,发生大小战争220多次,孟子曾描绘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整个春秋战国就是一个充满了血污与战乱的动荡时代。”

“大家看,”郑老师一指车窗外,“这就是曾经的古战场。所谓逐鹿中原,有多少战争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什么长勺之战、城濮之战、崤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曾经有多少战争发生在那个时期!”

大家望着车窗外的大地,听着萧萧的风声,一时静默,仿佛在感受着历史的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很难执行,基本上名存实亡,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破坏或僭越‘礼乐制度’的现象。大家还记得‘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成语典故吗?”刘晨继续引导讨论向前发展。

“记得,是姚老师在周公庙时给大家讲的。”

“季氏如此地僭越礼乐制度,但在当时却无人能管,孔子虽然非常生气,但也只能愤怒地声讨几句罢了。孔子曾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战国是‘天下无道’的时候,所以才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礼乐制度崩溃了。‘礼崩乐坏’不仅标志着周王室的政治权力瓦解了,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整个社会制度的瓦解。”刘晨的总结深刻而有力。

“不过,‘礼崩乐坏’的另一方面,就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不再被严苛的宗法制所羁绊,人们面对着动荡的世界,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的思考。”郑老师把问题引向新的思路。

“诸子百家就是这些独立思考的结果吗?”赵蕾问道。

“是的,”刘晨回答,“这些思考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改革社会的弊病,结束这动乱的社会,恢复秩序,使社会稳定。基于这种思想,不同的人根据自己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不同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各自拯救社会的‘药方’。如儒家的孔子就认为只有恢复周公的礼乐制度,社会才能恢复秩序;道家的老子则认为干脆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社会就会天下太平了;而法家韩非子则主张以严酷的法律来实现一种新的秩序。”

“于是各种观点的产生、交锋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的盛况。”郑老师补充道,“各个学派的目的都是‘救时之弊’。著名学者胡适在分析春秋战国诸子成因时曾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同时,就文化知识的积累而言,我国上古文化已经有了几千年的积累,从神话传说时代的文化,经过夏商周,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由量变引起质变,发生了文化的突飞猛进,哲学也进入了哲学家建立体系的时代,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以后历代的文化思想都绕不开诸子百家的学说,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姚老师进行补充。

“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百家争鸣的产生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刘晨接着姚老师的话问道,“你们能说出来是什么前提条件吗?”

“别卖关子了,这又不是猜谜语,还是你说吧!”急性子的张翔催促道。

“要出现百家争鸣,首先要有人哪,这种人就是‘士’阶层的崛起。”刘晨不紧不慢地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使知识分子有可能作为一个阶层分化出来。这种知识分子就是‘士’。当然,这种‘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著书立说的学士,如孔子、孟子之类,也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懂阴阳历算的方士,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烛之武、蔺相如、苏秦、冯谖、荆轲等人。这些‘士’是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这些人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思想,在春秋战国的争霸期间,各诸侯或大夫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借助‘士’的力量,纷纷‘养士’,如我们课文中学过的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等人,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只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连‘鸡鸣狗盗’之徒都被收归门下。而‘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如商鞅、吴起、蔺相如、苏秦、张仪等人。同时,各种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这就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准备了人员条件。”

“其次是由于周王室的衰微,以前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只得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之中,特别是‘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了。”姚老师补充道。

“什么叫‘学在官府’?”

“所谓‘学在官府’,是指西周时期,学校都是官府办的,各种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即使这样,也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学校学习。现在官府的学校被毁了,或者不办了,于是那些有文化的贵族官吏,就散落民间了。这些人也要谋生啊,于是这些人就凭他们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开馆招收生徒,所谓‘礼失而求诸野’。这样私人办学蓬勃兴起。教育的对象也不再分贵族等级,从而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这样有学问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士’的阶层也越来越庞大了。”姚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总之,‘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刘晨的总结有板有眼,很有名师的风范。

“诸子百家真有百家之多吗?”李毅诚科学的实证素养显露出来了。

“‘百家’是虚指,乃是形容学派之多。”刘晨显然沉浸在古文化之中,说话也文绉绉起来,“至于具体的学派数,汉初的司马谈——也就是司马迁的父亲——总括为六家,顺序为阴阳、儒、墨、法、名、道。西汉末年刘歆又总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认为‘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去小说家。”

“啊,原来只有不到十家呀,我还以为即使没有百家,也有七八十家吧,这样有点儿太夸张了吧!”王迪有些诧异地惊呼道。

“也不算太夸张哦!”刘晨扳着手指算着,“这种划分只是基本的,因为除了上述各家外,较著名的还有兵家,如《孙子兵法》;医家,如《黄帝内经》,既可以归入阴阳家的术数,也可归入道家的黄老学派之中,当然,还可以自立门户。再则,各家之中又实际上分为诸多不同的派别,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道家、法家之中也都是派别众多,而各家各派之间也实际上存在着交叉关系,如道家与法、名、兵家,墨家与名家,阴阳家与儒家,以及儒与墨、儒与法,甚至儒与道等,学术关系错综复杂。在诸多学派中,思想学术地位最为重要者确为儒、墨、道、法、名、阴阳诸家。我们主要探讨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

刘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大家对诸子百家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

“诸子百家思考的问题广博深入而且系统,正是诸子百家的彼此诘难、相互争鸣,才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我们可以借助恩格斯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一句话来评价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汽车奔驰在中原大地上,也向着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奔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