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的词语与昆明方言

《红楼梦》的词语与昆明方言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从 《红楼梦》中挑出现仍保留在昆明人口头上的一些方言词语,根据昆明方言的词义进行解释,结果完全符合作品的原意,而且还可以发现某些注释不当之处。前面说过,《红楼梦》中的一些清代北京方言词语,只有昆明人会说。现挑出一些词语,参照昆明方言的词义对其本义加以注释。《红楼梦》中下列清代北京方言词语,跟昆明方言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因有的在 《红楼梦》中已作了注释,有的词义较明显,因此就不再一一注释了。

众所周知,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 《红楼梦》是用当时典范的北京官话写的。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一些清代北京方言词语,当今的昆明人还完全会说,可是同属西南官话区的成都、重庆、贵阳人却大都不会说,甚至现在北京的青年人也大都不会说 (笔者曾向上述籍贯的同志作过一些调查)。由此可以认为:昆明方言词汇与北京方言词汇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

现从 《红楼梦》(1982年出版的新校注本,以下简称 “新校注本”)中挑出现仍保留在昆明人口头上的一些方言词语,根据昆明方言的词义进行解释,结果完全符合作品的原意,而且还可以发现某些注释不当之处。为了说明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不妨多举几个例子。现分三个方面对这些词语加以比较分析。

一、注释不恰当的

1.撒花

(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三回,第41页)

撒花:在昆明话中是一个常用词,指不用绣花绷子,而是用手捏着料子绣花。在上面这段文字中也是这个意思。“撒花”和“缕金”、“刻丝”一样都是动词作定语,分别修饰 “窄褃袄”、“银鼠褂”和 “洋绉裙”,三者是对应的。但 《红楼梦》的注释却为 “在绸缎上用散碎小花点组成的花样或图案”,当名词用,是不确切的。而且花朵也不一定 “散碎”。

2.掌不住

(李贵说)“……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第九回,第135页)

掌不住:昆明话是 “控制不住,压抑不住”的意思。《红楼梦》新校注本却改为 “撑不住”(“庚辰本”也写作 “掌不住”),可见校注者不懂 “掌不住”之意,以为 “掌”是错别字,故妄自改之。

3.撞客

(马道婆)说道:“……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宁,再无撞客邪祟之灾。” (第二十五回,第348页)

撞客:昆明人的一种迷信说法,指触犯鬼神,招灾生病。而《红楼梦》的注释却为:“旧时迷信认为神智昏迷,胡言乱语,是‘鬼魂附体’,俗称 ‘撞客’。”对词义的理解未免褊狭了。

4.客边

(黛玉)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第二十六回,第371页)

客边:昆明话是指虽受到礼遇,被称为 “自己人”,实际是处于 “外人”的地位。林黛玉在自思自忖的时候,感叹自己是“客边”,准确、生动、微妙地表现了那种寄人篱下、谨慎知趣的孤苦心情。《红楼梦》的注释却为:“以客人的身份寄居在别人家里。”既不确切,又缺乏上述感情色彩。

5.不当家花花

马道婆又道:“若是象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第二十五回,第349页)

不当家花花:昆明话说成 “不当子”或 “不当子花花”,意思完全相同,只是词的结构略有不同。“不当”即 “不该”、“当不起”、“作孽”、“罪过”的意思。“家”(即 “价”,“震天价响”的 “价”)、“子”都是虚词素,作词尾。“花花”也是词尾,表示强调,无意义。而 《红楼梦》的注释却把 “不当家花花”写成 “不当家花花的”,还说 “花花的是词尾,无意义”。注释不详,而且连语气词 “的”也带进去算一个词素,说明注释者还不大明确这个词的意义和结构。

6.没耳性

众人都道:“再多言者,罚酒十杯。”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第二十八回,第396页)

没耳性:昆明话是 “不吸取教训、屡教不改”的意思。《红楼梦》上注释为 “没记性”,不够确切、完全,也不够深刻。

7.衔口垫背

凤姐道:“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了什么。”(第七十二回,第1023页)

衔口垫背:《红楼梦》的注释:“旧俗,殓葬时给死者口中含珠玉或米粮,叫 ‘衔口’。多在死者褥下放钱物叫 ‘垫背’。”这样注释只解释了本义。昆明话还有引申义,即死了还要衔口钱。这是凤姐的气话。注释应写出这层意思,才更加完整深刻。

二、没有注释或注释不详的

前面说过,《红楼梦》中的一些清代北京方言词语,只有昆明人会说。可是,不仅现代版本的 《红楼梦》 (包括新校注本)都没有注释,就连 《红楼梦注释》[1]这样专门的注释书也没有注释。现挑出一些词语,参照昆明方言的词义对其本义加以注释。

1.强如

宝玉在梦中喜欢,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第五回,第73页)

强如:比……强;胜似。

2.沾惹

(旁人)虽都有窃慕之意,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只是都惧薛蟠的威势,不敢来沾惹。(第九回,第134页)

沾惹:稍有接触来往,发生一点关系 (含有贬义)。

3.很、矼

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矼了他的牙。”(第十六回,第214页)

很:本是 “非常”之意,但这里应解释为 “有些”,如果“很”字后带上 “不”字,则是 “不大”之意。

矼 (ɡànɡ):硌,昆明话就说成 “矼”。

4.闪失、顽得的

(袭人说):“这还了得!倘或碰见了人,或是遇见了老爷,街上人挤车碰,马轿纷纷的,若有个闪失,也是顽得的吗?”(第十九回,第264页)

闪失:岔子、事故。

顽得的:昆明话是说 “玩的”。“玩”本有消闲散闷、轻松轻松的意思,这里引申为 “掉以轻心”、“漫不经心”的意思。

5.赌很

平儿笑道:“你就是没良心的。我好意瞒着他来问,你倒赌很!”(第二十一回,第296页)

赌很:昆明话也说 “充很”,都是 “逞能”的意思。

6.上不得高台盘

(凤姐)一面笑道:“老三 (指贾环)还是这么慌鸡脚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 (第二十五回,第347页)

上不得高台盘:高台盘是指上供用的高脚盘子。整句是比喻“上不得大场合,见不得大世面”。

7.扰

(宝玉)因笑道: “我的寿礼还未送来,倒先扰了。”(第二十六回,第368页)

扰:本是 “打扰”之意,后引申为表示 “白吃别人的饭或白领别人的情,受之有愧”的一种客气话。昆明人常说 “扰饭”或“扰一顿”。

8.气不忿

宝玉一面说: “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第三十一回第431页)

气不忿:嫉妒,不服气。

9.刁

李纨笑道:“……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 (指黛玉)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第四十二回,第585页)

刁:指青年妇女矜持,娇气,爱挑剔,难奉承。昆明人常说“刁姑娘”、“刁施施”。

10.不是事

焙茗想了半日,笑道:“……我想二爷不止用这个(香)呢,只怕还要用别的。这也不是事,如今我们往前再走二里地,就是水仙庵了。”(第四十三回,第598页)

不是事:不是好办法或不成体统。

11.担待

凤姐忙笑道:“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第四十五回,第618页)

担待:原谅、包涵、饶恕。

12.积阴功

薛蟠听了,(对柳湘莲)叩头不迭道:“好歹积阴功饶我罢!这至死不能吃的。”(第四十七回,第655页)

积阴功:积德,发善心。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在阳世做好事,在阴间记上功劳。

13.挣命

麝月笑道:“孔雀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第五十二回,第735页)

挣命:力所不及还要豁出命来干。

14.和……不妥

二姐又是水性的人,在先已和姐夫不妥……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也便点头依允。(第六十四回,第924页)

和……不妥:和××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是一种含蓄的说法。

15.首尾

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 (司棋)的首尾了,生恐叫喊起来使众人知觉更不好。(第七十一回,第1015页)

首尾:隐情、底细。

16.七事八事

王夫人因说:“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是七事八事的都不遂心,所以就忘了。”(第八十回,第1158页)七事八事:事情繁多,脱不了手。

17.乍乍

迎春道: “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第八十回,第1161页)

乍乍:突然、刚刚、新近。

18.塞话

金桂冷笑道:“你还是我的丫头,问你一句话,你就和我摔脸子,说塞话!”(第八十三回,第1200页)

塞话:讽刺人、奚落人的反话。

19.毫无影响

(丢了玉),大家偷偷的各处搜寻,闹了大半天,毫无影响……”(第九十四回,第1333页)

毫无影响:无影无踪。影响并非指一事物对他事物发生的作用。

20.不走

(王夫人)心想:“……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第一百二十回,第1639页)

不走:不走样,不差。

三、已有注释或词义较明显的

《红楼梦》中下列清代北京方言词语,跟昆明方言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因有的在 《红楼梦》中已作了注释,有的词义较明显,因此就不再一一注释了。

淹蹇 (jiǎn):(第一回,第11页)

搭裢:(第一回,第17页)

披风:(第六回,第101页)

酽酽:(第八回,第129页)

爬高上梯:(第八回,第130页)

应卯:(第九回,第139页)

嚼蛆:(第九回,第143页)

花子:(第十九回,第263页)

难为:(第十九回,第266页)

摸在这里:(第二十三回,第326页)

混说:(第三十一回,第433页)

虼蚤:(第三十一回,第439页)

气性大:(第三十二回,第450页)

葳葳蕤蕤 (ruí):(第三十三回,第452页)

好端端:(第三十三回,第452页)

来得:(第三十五回,第421页)

走水:(第三十九回,第540页)

强嘴:(第四十四回,第606页).

狗长尾巴尖:(第四十五回,第618页)

生生:(第四十九回,第648页)

伤风:(第五十一回,第716页)

揽 (事):(第五十二回,第734页)

老脸皮厚:(第五十四回,第764页)

炮仗:(第五十四回,第766页)

老道:(第五十七回,第812页)

洑上水:(第五十七回,第812页)

降 (xiánɡ):(第六十五回,第932页)

过逾:(第六十九回,第984页)

踵 (wǎi):(第七十六回,第1082页)

闹黄了:(第八十回,第1154页)

横竖:(第八十四回,第1203页)

替另:(第一百零四回,第1452页)

省得 (挤):(第一百一十回,第1523页)

牛着他:(第一百一十七回,第1597页)

拌嘴:(第一百一十七回,第1603页)

早起:(第一百一十九回,第1623页)

上述例子只是最典型的一部分,但也可见昆明方言词语和清代北京方言词语关系密切之一斑,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而且为什么昆明方言词汇中至今还保留着 《红楼梦》的一些方言词语呢?看来得找一找社会历史的原因。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其基本词汇的核心和语法构造的基础都和全民语言相一致。随着社会的统一和发展,各方言区人口的迁徙流动,各方言之间也会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以一种方言为基础,适当吸取其他方言中有用成分的民族共同语。云南的土著本是少数民族。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北方的汉族人民 (包括北京人)大批迁入云南,相当一部分留在昆明,致使昆明方言逐渐与北方方言融合,向北京话靠拢,形成北方方言系统中的一支。

远在公元前286年,楚国农民起义领袖庄蹻 (qiáo)就率领起义军进入滇池地区 (昆明地区)开发西南边疆。特别是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从北方调集三十万大军平定了云南,在云南实行军民屯田垦荒。直至明末到云南屯田的汉族人民 (包括南京人)有四五十万人 (其中军屯就有二十九万人之多)。明代正统以后,屯田破坏,大量军户 “数传而化为桑农”,在云南落户了。

1658年12月,清顺治帝派吴三桂等人率领 “数十万之众”的清兵分两路入滇追击明永历帝。1659年正月进驻昆明。吴三桂自1659年至1681年在云南统治了二十二年。他带来的数十万北方士兵大都在云南落地生根了。这几十万在云南落户的北方人,对云南各方面 (包括语言)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那么,为什么如前所述一些清代北京方言词语,当今北京青年已大都不会说 (曾向云南大学77级、78级北京学生调查过),可是昆明青年还会说呢 (曾向云大80级昆明学生调查过)?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北京自金元以来一直是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各地关系密切,人员交往频繁,语言的发展变化相对说要快一些。正如浩瀚的江河总是向前奔流。可是在像昆明这样边远的地方,比较闭塞,语言的发展也要慢些,还会保留着一些古代词语。正如曲折的小溪流速较慢,在一些转弯抹角的地方,往往会存住一些从上游流下来的东西。这些过去留传下来的北京方言词语,有的是泥沙,当然应该淘汰,但也确有一些金沙,那就应发掘出来,派给它恰当的用场,让它放出光彩。今天,在昆明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过程中,随着昆明与各地文化交流的加强,一些有生命力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词语,一定会作为有用的成分逐步为普通话所吸收,以丰富普通话的词汇。

注:以上史料来源为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出版的《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以及 《明清史论著集刊》、《东华录》等。

发表于 《云南省语言学会会刊》(第1集)1983年7月

[1] 北京师范大学 《红楼梦》注释小组1975年编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