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面前,去粗取精

历“史”面前,去粗取精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在造“史”字的时候,就考虑到历史的这种客观性。而“史”的本义就是史官。“正史”指政府组织编写的史书,“野史”指私人编撰的历史,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和杜撰性质。历史是一面镜子,世事在其中都无法遮掩其真相。一个民族不忘记过去,才能对历史经验去粗取精,在现实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一个人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的好与坏皆是自己的经验,对于今后的做人处世皆有莫大的益处。

【字源】

史,记事者也。从手持中;中,正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无休止地运动,而这一切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历史对于任何人、任何事物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在它的面前,任何真善美和假恶丑都会被记录下来,没有人能够逃避。人们在造“史”字的时候,就考虑到历史的这种客观性。

甲骨文的“史”字,上面是一个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说文解字》曾解:“史,记事者也。从手持中;中,正也。”而“史”的本义就是史官。从“史”的造字法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会意字,其金文和小篆是甲骨文的演变,经过隶变之后,“史”字终于定型。

史官是很古老的官职,掌管历法,参加国家重要典礼、记载国家大事、搜集整理文化典籍。史官记事的原则是“君举必书,书法不隐”,意思是君主的言行,不论好坏都如实记录,不隐不瞒。汉代以前,史官虽然大多抱持这种原则,但是仍然略有偏颇,直到汉代司马迁,才真正做到正言。由于史官非常重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历史对后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给人以启发,这也是人们常把历史当作镜子的原因。

秦汉以前,造纸术未出之前,竹简制作的史书被称作“青史”。后来人们把史官所作的文献称为“史”,即是“史书”。史书的体例多种多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它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过,大多数史书都按照时间编写,人们称之为“编年体”,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史书有“正史”、“野史”之分。“正史”指政府组织编写的史书,“野史”指私人编撰的历史,带有一定传奇色彩和杜撰性质。

【字里乾坤】

前人有曰: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世事在其中都无法遮掩其真相。与此同时,历史也是后人的借鉴,由于后人所做的事情总是会有某些方面与前人相同,所以看到过去的是好的,就可以效仿和学习;看到过去的是坏的,就可以摒弃和吸取教训。一个民族不忘记过去,才能对历史经验去粗取精,在现实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发展;一个人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的好与坏皆是自己的经验,对于今后的做人处世皆有莫大的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