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贾生(一)

贾生(一)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多次上书,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加强国防;重农抑商,积贮粮食。数年后,文帝又将他召回长安,在宣室接见他。才调无伦的赞语当兼包这类事实,不仅指宣室接见结束时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叹赏(参下注)。诗虽托汉文以讽时主,慨贾生而悯自身,但所揭露的问题则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宣室求贤访逐臣(二),贾生才调更无伦(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四)。

(一)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曾多次上书,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加强国防;重农抑商,积贮粮食。

(二)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访:征询、咨询。逐臣:被贬谪的臣子。这里指贾谊。他曾被文帝越级提拔为太中大夫,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数年后,文帝又将他召回长安,在宣室接见他。“宣室求贤”指此。

(三)才调:才气、才情。无伦:无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从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初即位,……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任。”才调无伦的赞语当兼包这类事实,不仅指宣室接见结束时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叹赏(参下注)。这句将议论和叙述融化在抒情色彩很浓的赞叹中,用笔巧妙。前两句由“求”而“访”而极赞,丝毫不露贬意。

(四)可怜:可惜。虚:空自、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跪坐,“前席”谓移坐向前(在席上移膝向前)。苍生:老百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x 希,刚举行过祭神仪式,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因为谈得投机,不自觉地在坐席上移膝靠近贾谊)。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两句意谓: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虚心垂询,却不向贾谊请教老百姓生计命运的大事而是询问鬼神之道。第三句承中寓转,以“可怜”、“虚”轻点蓄势,末句方引满而发,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但仍只以“问”与“不问”作对照,点破而不说尽,辞锋犀利而不失抑扬吞吐之妙。

借贾谊贬谪抒写怀才不遇之感,久成熟套。本篇特意选取宣室夜召这一被封建文人视为君臣遇合盛事的题材,抓住前席问鬼这个典型细节,借题发挥,深刻揭示出封建君主表面上敬贤重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重鬼神而“不问苍生”的腐朽本质,和杰出才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被视同巫祝、不能发挥治国安民之才的不遇的实质。不但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而且透露出诗人不以个人荣辱得失而以是否有利于国家苍生来衡量遇合的超卓胸襟。诗虽托汉文以讽时主,慨贾生而悯自身,但所揭露的问题则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此体于咏史最宜”(施补华《佣说诗》)。本篇不但以议论为主干,巧妙无痕地融化史事,而且以抒情唱叹之笔贯串议论,将警策透辟的议论和深沉含蕴的讽慨融为一体,意味深长,耐人咀嚼。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由“求”而“访”而“夜半前席”,层层铺垫,最后由强烈对照和突然转跌所造成的贬抑便特别有力。“可怜”、“虚”这两个似轻实重的词语,也加强了全诗的唱叹之致和讽慨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