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赠别前蔚州契使君(一)

赠别前蔚州契使君(一)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蔚州契苾(bì必)使君,指前蔚州刺史契苾通。称“前契苾使君”或赴天德时另有所授职衔。其余一部分在塞上掳掠,并南入大同川,抢劫附唐诸部落牛马,逼近云州。这首送别契苾通出征的诗,以“奕世勤王”一语为中心,历叙契苾部落内附后与唐朝廷的良好关系,表彰契苾氏历代勤王的功绩及其对促进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作用。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二)。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三)。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四)。日晚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五)。

(一)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蔚(yù郁)州:唐州名,州治在今山西省灵丘县。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前蔚州契苾(bì必)使君,指前蔚州刺史契苾通(契苾本我国北方铁勒族的部落名,后以部为姓)。其五世祖契苾何力为部族酋长,贞观六年,率众归唐。唐太宗授官左领军将军,后封凉国公。会昌二年(842)九月,为抗击回鹘贵族侵扰,唐朝廷命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率河东少数民族军队开赴天德军(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西北)。这首诗即作于契苾通奉命赴天德时。称“前契苾使君”或赴天德时另有所授职衔。

(二)阴陵:即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契苾何力归唐时,唐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今甘肃境内)一带。可能在何力之子契苾明任鸡田道(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大总管时,部落东移,后迁至阴山一带。奕世:累世。勤王:为王事尽力。以下三联即叙其累世勤王事。

(三)牙旗:军前大旗,参看《重有感》注(二)。羽骑(jì季):本指传送羽书(紧急军事信件)的骑兵,这里泛指行动迅疾的骑兵。两句写契苾何力勤王事迹,意谓在雪盖千帐的寒夜,掩旗突袭敌军;在冰封河流的早晨,率骑涉冰飞越。

(四)蕃儿、狄女:泛指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男子和妇女。襁(qi na抢)负:指用布幅把小孩兜负在背上。襁:背小孩用的布幅。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南。壶浆:箪食壶浆的省语,指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两句写契苾通深得北方少数民族拥护,纷纷背着幼儿前来归附,箪食壶浆表示欢迎。后一句已明显过渡到契苾通奉命出师。

(五)鹈(pì tí譬题)泉: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附近。《新唐书·地理志》:鹈泉在丰州(治所在今五原县)西受降城北三百里。郅(zhì至)都:西汉时人。史称其行法不避贵戚,号曰苍鹰。景帝拜为雁门太守,匈奴不敢近雁门。这里以郅都比契苾通。两句借出猎隐指对回鹘作战,意谓契苾通傍晚出猎鹈泉畔,路人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他所放的鹰,就知道这位苍鹰式的人物即将出现。“鹰”字双关,既关合上句“猎”字,又喻契苾通正如号称苍鹰的郅都,为回鹘所畏惮。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回鹘被其北方的黠戛斯打败,诸部逃散。其中一支南下到天德、振武两镇北境,李德裕劝武宗命令边将对回鹘采取友好态度,并赠送米粮二万石。次年,可汗兄弟没斯等归唐。其余一部分在塞上掳掠,并南入大同川,抢劫附唐诸部落牛马,逼近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会昌二年九月,唐朝廷调遣各道兵马,三年春,破回鹘于黑山。这是一场自卫性的正义战争。这首送别契苾通出征的诗,以“奕世勤王”一语为中心,历叙契苾部落内附后与唐朝廷的良好关系,表彰契苾氏历代勤王的功绩及其对促进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作用。作者着力写“奕世勤王”,意在激励契苾通为国再建功勋,亦反映出他对民族友好关系的重视。

诗声华既壮,骨力也足以相副。末联“郅都鹰”给人以勇悍威严的印象。由于腹联已写了他获得“蕃儿”、“狄女”的拥护和欢迎,则其威严又是和对兄弟民族的关怀和友爱相结合的,从而表现出一位既得到各部落感戴,又令敌人畏惮的出身于少数族的边防太守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