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念黄晓蔚

怀念黄晓蔚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拼命的“抢险”工作,到了周一早晨,除了约二千多户开户资料存在问题以外,近12万户的客户资料和客户资金全部准确录入电脑交易系统,确保了B股的正常交易。就是这种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自我加压式的工作状态,以及多年超强度的工作负荷,造成了精神上和体力上的透支,最终压垮了晓蔚自认为很棒的身体。有现场检查的,有专项讨论的,也有制度咨询的。

怀念黄晓蔚

顾 旭

原万国证券公司财务总监、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副总裁黄晓蔚于2006年7月11日英年早逝,那一年,他才49岁。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但音容宛在,风范犹存。

多年来,我几次想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但一直提不起笔。深深地追忆、痛心和伤心多年来一直缠绕在心头,实在没有勇气去写。这一次,老万国的同仁们一起编撰《梦想的力量》一书,老书记陈敏女士又几次鼓励我,几经考虑,我决定动手写这篇文章。

记得在1994年春天,那时我在万国证券投资银行部工作。一天,投行部财务部来了一位长相年轻的小伙子,担任财务部经理。他一来就埋头整理起1994年以前投行部的业务和财务资料。当时投行部业务量很大,一年利润有七八千万,而财务部只有三个人,历史上积累的问题很多,财务经理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过了几天,他拿了两份报告找到我说:“我整理了投行部的上百个项目,发现只有两个项目,即凤凰自行车和英雄金笔项目完成后,项目经理报了项目财务收支结算报告。一看,都是你写的,知道你的财务功底很好,所以来找你了。”听到他的表扬,我自然很高兴。一聊才知道,这位长着娃娃脸的帅小伙,比我还年长8岁,还是我上海财大的师兄。更巧的是,他的岳父、顾方治老先生是上海汽轮机厂的总会计师,与我的导师、上海财大的李儒训教授早年同窗,都是财务专家,且为上海财务学会的正副会长。再一问,他的大姨子顾中宪老师是我师姐,他的连襟又是上海财大工会主席,而我与他的这几位亲戚早就相识。这样的机缘巧合,真是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此后不久,他就成了我的直接领导。我们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共事。

1995年初,我被调到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担任副总经理,晓蔚则担任了财务总监。1996年申银和万国合并,成立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晓蔚担任副总裁,分管财务工作,我则担任财会总部总经理,在他领导下负责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交易清算、投资管理等日常工作,一直到2004年4月,我调任中国华源集团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为止。

共事多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东西。我一支拙笔又怎能写得完呢?

晓蔚是一位做事十分严谨、工作十分专业的人。他的这一风格折服了所有与他共事的同仁。

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正值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各项业务创新开拓、市场竞争无序的时期。由于市场不规范或者说市场根本就没有“规范”可依,许多证券公司的业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财务更是被“拽着过河”。各公司业务“过了河”,而财务的一大堆乱账则“留在水里”。晓蔚与我搭档,从1995年到1998年期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清理旧账、清收资金、清理资产、清理账目、建立统一的财会制度、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系统、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标准及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上。那些年中,他拿主意我参谋,他定目标我推动,他定方案我执行。无数个彻夜长谈,无数个加班加点,无数个化解财务风险、严格规章制度的动作,出自我和他的手。经过公司全体财务同仁的团结奋斗和辛苦工作,终于将申银万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了规范、有序和全面信息化的一流水平,得到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的高度评价。90年代期间,每当财政部出台证券公司的财务监管制度,晓蔚一直是修订组的专家成员,申银万国一直是制度示范基地。这些进步,如果不是晓蔚的专业、执著和严谨,是不可能取得的。而我作为他的直属部下和工作搭档,也正是在那些年极有挑战的艰辛工作中得到了学习、锻炼和成长。1995年,晓蔚38岁,我31岁。

晓蔚是一位责任心超强、对工作目标永不满足,视工作为乐趣的“工作狂”。

当年,晓蔚作为公司分管财务、电脑、交易、清算的副总裁,整个公司的后台管理事务都压在他身上。而确保财务核算的规范、交易清算的准确和电脑系统的顺畅运行,是责任和压力都很大的活。这几个口子的事也最多、最难、最繁琐。每天,他的办公室是最忙碌的,商量工作、研究方案、协调进度、清理旧账、接待监管等等,简直像是医院的门诊部。我们也常戏称他是“老中医”。作为一个证券公司,几乎没有一件事情不与资金、电脑有关。那时候,我们的工作最多的词汇,就是“调整、跟进”。因为任何监管新政和业务的调整,财务信息系统和电脑交易系统都要立刻调整跟进,否则公司第二天就无法开门营业。我记得当时常常会与他一起感叹:“事又来了,哪有个完呢!”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0年国内开放境内居民投资B股。在一个星期四的白天出台了政策。星期五的那一天,居民蜂拥至证券公司开设B股账号,汇入外汇资金。公司一天开户数量达到12万户,那一天,有十多万笔新开户客户资料需要录入系统,资金也要入户,系统整体调整肯定来不及,只能通过手工录入,而处理时间只有两天。因为下周一,这些客户就要交易。那几天,晓蔚和我都快被逼疯了。我们迅速在公司大礼堂架设了二百多台电脑,组织了五百多人次的财务和柜面人员,连续奋战三昼夜,人机不歇,全力投入录入数据、完善手续的工作。晓蔚和我一直在现场,两天三夜没合眼。经过拼命的“抢险”工作,到了周一早晨,除了约二千多户开户资料存在问题以外,近12万户的客户资料和客户资金全部准确录入电脑交易系统,确保了B股的正常交易。三天没合眼,我记得当时他因为脚肿,鞋都穿不进去。

在我与他搭档的十多年中,这种连续疯狂加班的场景,出现了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深的有,1995年初,他带着我们一个小组连续一周吃住在公司,清理“327”期货交易和损失情况;每年一至两次财务电算化系统升级切换的连续加班;常有电脑系统清算故障连续三十多小时的排查恢复等等。

就是这种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自我加压式的工作状态,以及多年超强度的工作负荷,造成了精神上和体力上的透支,最终压垮了晓蔚自认为很棒的身体。

晓蔚是一个为人很谦和、乐于助人、工作耐心很强的人。很多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这种风格非常钦佩。

由于他分管工作的性质,每天需要打交道的人很多。在公司内部,几乎每项工作都与财务、资金、电脑相关。于是,他几乎天天有会议,天天有协商。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公司内部的干部员工,无论公事和私事、大事和小事,不管职务高低、年龄大小,他都会排好时间,准时在办公室接待。许多公司的员工说,公司有这样的领导我们心里踏实。

在公司外部,证券监管部门、财税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电脑安全),几乎每周都会上门找他。有现场检查的,有专项讨论的,也有制度咨询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接待陪同,非常耐心地提供工作建议,协助监管部门完善制度,耐心地分析公司业务和经营情况。很多监管部门的人都乐意找他。

记得有一次,财务部门要处理一位工作出现差错的干部,他情绪比较激烈,晓蔚非常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连续几天找他谈心,下了班还请他吃饭,细致入微的工作,让这位干部心服口服,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晓蔚是一位工作讲原则,处事有底线、做人有分寸的人。了解他的人都说他骨子里很倔。

在与他共事的那些年里,我听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公司利益是大原则,任何人不能动,任何事不能过。

我记得1995年至1998年期间,耗费他工作精力最大的事,就是清收公司在外的债权。由于90年代初国债期货业务的无序开拓,合并后的申万公司在外未收回的债权有30多个亿,大大小小应清收的项目有400多个。如何将这些钱连本带利拿回来,避免公司损失,是件大事。当时,他作为清收资金的负责人,带着财会总部和资产清理办公室的人,在全国各地到处奔波,与债务人协商谈判、催讨诉讼,那时想赖债的人很多,找他和找我说情的,想赖利息的,想宽限的,想用差资产顶账的也很多,其中不乏想用重金买通的。晓蔚坚守原则,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以诚心感动债务人,积极组织清收。至1998年底,全公司债权收回现金26亿多,房产4亿多,抵债的法人股3亿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抵债的法人股在1996年证券市场股票全流通后,为申银万国带来了50多亿利润。

晓蔚在申万工作的那个阶段,正是证券市场在低谷徘徊,公司经营困难重重的时期,此时的财务负责人可谓经常站在火山口上,艰难前行。可叹的是,到2006年至2008年,申万一年能挣几十亿元利润,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能有数十万年薪收入的时候,晓蔚却英年早逝,没有看到,更没有享受到。

晓蔚是一位敢担大义、具有“大哥”风范的书生。这一方面,与他搭档那么多年,我的感触是最深的。

晓蔚早年作为知青下乡,在崇明的农场里度过了他最想求知的岁月。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民银行工作,之后又被派到上海金融专科学校从教并担任教学管理工作。80年代末,他又到香港毕马威国际会计事务所工作并担任合伙人。1994年,他放弃高薪,追求梦想,加盟万国。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养成了他既有书生意气、又有江湖豪情的风格。

那个时候,我作为他的部下、学弟和搭档,工作干劲不小但也因年少气盛,工作中有时候会意气用事,遇到工作上与其他领导或相关部门有不同意见时,爱发脾气,甚至有时也会直接顶撞晓蔚。而他一直像个大哥一样,始终如一地支持我的工作,宽容我的脾气,激励我的工作精神,并耐心地指导我。记得有一次我为工作发脾气,伤了其他部门的同事,他瞒着我,替我去向这位同志解释、打招呼、请吃饭、化解矛盾。遇有我工作差错,他总是站出来承担责任。可以这样说,我作为他的学弟,是在他的支持、呵护、指点、宽容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能够在人生30至40岁这一黄金工作岁月中,与这样一位兄长般的专业领导一起共事,是我的福分啊。

斯人已逝,恩德长存。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共同缅怀和追思晓蔚,共同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