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袖性格和治乱

领袖性格和治乱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现代的“谋”不一定是打仗,而是经济战争。所以管子说“外难自是至矣”,有些事是千古不变 的。就像许多西方国家废除死刑,那么罪犯、恐怖分子更肆无忌惮了。这一章讲君主的性格猛毅还是懦弱,和一个国家治乱有很大关系。这一章实际上也是讲人治的弊病。国家的兴衰仅靠明君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健全的法制,要依法治国。法治分三个方面:生法、守法、法于法。《法法》主要讲的是司法。

【法法·第十六章】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故曰: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矣。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 民。

太强悍的君主不免于外难,就像汉武帝这样的君主穷兵黩武,仗越打敌人越多。性格懦弱的君主不免于内乱。什么原因呢?“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强悍的君主动不动就杀人。遇到动辄杀人的暴君,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就会心里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既然心里不安,宁可不做这个官,于是有真本事的大臣就离开了。“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那些聪明人知道这个国家的虚实。倒过来去帮敌人的忙,于是外难就临头了。春秋时期,这种事是常有的。一些士大夫跑去魏国,魏国不用,就去韩国;韩国不用,就去齐国。真正“学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就发生在那个时代。如果我们现在不给人才发展空间,把人才都赶出去了,外国就吸收人才,然后来“谋”你。现代的“谋”不一定是打仗,而是经济战争。像是什么“千人计划”引进金融人才,那些人已经在华尔街把美国的金融体系搞得一塌糊涂了,导致一个个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倒闭。现在我们再把这些人引进来,会破坏我们的金融体系。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样的主意?这些都是聪明人啊,“彼智者知吾情伪”。他们完全懂得中国国情,要把你的经济搞垮,不过举手之劳。因为他们是在美国学有专精的,而国际金融的游戏规则又比你懂得多,知道哪些是中国的软肋。所以管子说“外难自是至矣”,有些事是千古不变 的。

“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性格懦弱的君主不轻易杀人,把死刑看得很重,因此对做坏事的奸臣也一再宽免,不及时革除。就像许多西方国家废除死刑,那么罪犯、恐怖分子更肆无忌惮了。“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朝廷中奸臣遇到优柔寡断的君主,即使败露了也不被去除,而能继续留用。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结为奸党。“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矣。”这些奸党就会在背地里造舆论,明明是君主做的好事,他们不说;明明是奸臣做的坏事,他们把责任都推到君主身上,到处说君主的坏话,把君主说成是暴君、昏君,煽动老百姓的不满情绪,于是内乱就发生了。“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最后一段又是和第十章最后一段重复 的。

这一章讲君主的性格猛毅还是懦弱,和一个国家治乱有很大关系。这一章实际上也是讲人治的弊病。国家的兴衰仅靠明君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健全的法制,要依法治国。法治分三个方面:生法、守法、法于法。法治能不能推行得下去,关键在“守法”,在司法。《法法》主要讲的是司法。法律看上去是由百官去执行,其实根子在君主。所以管子很少讲臣要如何如何,而是集中讲君要如何如何。同样,中国当今的司法改革,根子在上面。根本制度不改革、不完善,而整天搞什么法官培训、检察官培训,培训一百年都没有用。司法的基本原则在《法法》里都涉及到了,还有一些散在其他篇 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