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治乱如治乱绳_蔡东藩的事迹

治乱如治乱绳_蔡东藩的事迹

时间:2022-08-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治乱如治乱绳_蔡东藩的事迹1926年农历十二月的一日,雪在空中舒展广袖,翩翩起舞,随后不紧不慢地飘落下来,轻柔,细密。含饴弄孙之际,蔡东藩的心里又盘算开了。蔡东藩哪有不答应的?蔡东藩的好友何丙藻被戴上高帽游街示众。蔡东藩听闻这一消息后,马上赶到何丙藻家。蔡东藩轻轻地反驳道。“朱校长,我以为治乱如治乱绳,不应过急,须徐徐解乱绳之纠结,方可治平啊。”于是,蔡东藩进行了续著。

治乱如治乱绳_蔡东藩的事迹

1926年农历十二月的一日,雪在空中舒展广袖,翩翩起舞,随后不紧不慢地飘落下来,轻柔,细密。蔡东藩站在墙门下,眺望着雪景,大地白了,峙山白了,江塘白了,整个世界显得分外妖娆。

“哇,哇,哇。”屋内传出了新生儿的哭声。蔡东藩情不自禁地赞道:“好一场瑞雪啊!”

他为长孙取名福恒,希望孙子能幸福恒久。

含饴弄孙之际,蔡东藩的心里又盘算开了。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思量着自己的谋生之道,无非是教书、写书、看病。为人看病,尤其是为贫穷人家看病,往往不计报酬。编撰演义,劳心劳形,儿子媳妇必然会反对。自己所长,只剩下教书了。(www.guayunfan.com)正当他谋划着重新设馆授课时,临浦小学的孔昭赓老师自己“送”上门来了。孔昭赓(1893-1960),临浦自由孔人。1915年毕业于南洋路矿学校土木科,后任临浦小学校长,是蔡东藩的朋友。

因为学校缺少国文老师,孔昭赓就来请蔡东藩。蔡东藩哪有不答应的?就这样,他重新走上了讲台。

有一次,蔡东藩正在花坛边读着一封信。由于他平易近人,学生们见了,就叽叽喳喳地围了拢来了。

一位学生问道:“蔡先生,你在读什么?”

“这都不懂,蔡先生读的是信呀。”知识稍长的学生卖弄道。

“那你说说看,这信该怎么写?”那位学生有些不服气。

“这……这……”由于没写过信,刚才还神气活现的学生话塞了。

听了学生的这番言谈,蔡东藩拿定了主意,要完成来信者的嘱托。于是,他慈爱地摸了摸这几个学生的头,说:“那我以后教你们写信,如何?”

学生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却说蔡东藩回到家,便直奔书房,从书丛中找出《唐著写信必读》,开始琢磨起书信的格式来。

《唐著写信必读》系苏州人唐再丰所著。唐再丰,字芸洲,号桃花馆主,生卒年不详。据唐著写信必读序云:唐芸洲英年积学,却怀才不遇,游幕于公卿大夫之门。一日,其同学偶从唐芸洲的书箧中捡得文章若干编,内容主要是家书、问候、求恳等书信。同学读后觉得情词绵绵、音韵铿锵,便择其雅俗共赏者,详加注释,付之石印,名曰“写信必读”。此书出版后,即风行海内,成为尺牍之中的佳本,每岁销售以亿万计。但由于辗转翻印,难免鲁鱼亥豕。会文堂主人又鉴于时局变迁,风教互异,所以来信嘱蔡东藩予以订正。

第二天,蔡东藩就给学生讲起了书信。他先是给学生讲解了书信的悠久历史。他介绍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讲完了书信的来历,他见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便以《唐著写信必读》中的一则《禀父报告考试得奖》为例,给学生详细讲解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的写法。

他说,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所以在写信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在称谓后面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孝经》有云,“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就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书信中用“膝下”,既表示对父母的敬重,又示出自己对父母的眷依之情。

蔡东藩这一番娓娓道来,学生们是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转眼间就到了1926年7月。该月的9日,中国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云集了无数爱国志士,“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从这天起,国民革命军慷慨激昂地踏上了北伐之路。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曹万顺进驻萧山,萧山宣告光复。萧然大地上掀起了支援北伐、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反帝反封建的高潮。这一天,新成立的国民党萧山县党部又发动民众揪斗土豪劣绅。蔡东藩的好友何丙藻被戴上高帽游街示众。

蔡东藩听闻这一消息后,马上赶到何丙藻家。何丙藻还没有从游街的恐慌中走出来,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革命?不对的,是造反,是要命。羞辱啊,羞辱啊!”

“别这样。天下大势,一治一乱,原是循环不息的,便是易经上也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否极泰来,乱极必治’,如今时局离合纵横,兵戈扰攘,已有年了。北伐如能打倒北方军阀,换得一统世界,也是好事啊。当然,游街示众这做法也太过激了。不过,赋唐,你自己也要反省一下啊。”蔡东藩劝解道。

“我不懂,我没错,我怎么会是劣绅?”何丙藻大嚷着。

看着何丙藻情绪激动的样子,蔡东藩知道多说无益,只得回了家。

他回到家,却发现临浦小学的校长朱孟迁正坐着,忙说:“朱校长,不知道你要来,失礼之处,请多包涵。”

朱孟迁微微一笑,说:“没关系,蔡先生,您去了哪里了?”

“哦,我去看望何丙藻了。”蔡东藩边说,边沏上茶。

这时,朱孟迁的脸上变色了,大声说道:“此等劣绅,蔡先生何必去看望呢?”

“劣绅?不能一概而论吧?要是没有何丙藻的操劳,又何来临浦小学呢。”蔡东藩轻轻地反驳道。

一听这话,朱孟迁“腾”地站了起来,嘲笑道:“假面具而已。不打倒此等劣绅,劳苦大众又怎能翻身?”

这下,蔡东藩也有些火了,他振振有词地说道:“士绅中也有开明不开明的。不分青红皂白,有土皆豪,无绅不劣,这种做法就对了吗?”

“原本我来是想请您去发动民众,现在看来……哎。”朱孟迁叹了口气。

“朱校长,我以为治乱如治乱绳,不应过急,须徐徐解乱绳之纠结,方可治平啊。”

“当今必须用暴风骤雨般的手段,才能拯救国家。蔡先生所论,实乃书生之见!”说完,朱孟迁抬起脚就往门走去。

朱孟迁刚走出门外,就听见屋内传来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声音,他不禁摇了摇头。

第二天,蔡东藩就递上了辞呈,收了几个学生,在临江书舍里设馆授课。教学之余,他开始订正起了《唐著写信必读》。坊间出版的写信必读之卷九、卷十原非唐芸洲所著,蔡东藩对此进行了删节。

一番订正下来,他觉得唐著的写信必读虽然其内容有典有则、有蔓有枝,但毕竟文字之应酬应当随时事为转移,且原书多载去信,绝少还函,未免美中不足。于是,蔡东藩进行了续著。

这次续著,他共编成了二百则尺牍,一信一答,分列八栏。其中“政务栏”编有《约同选举》、《约同弹劾》、《议兴水利》等信函,充分体现了他“文虽求旧,意独趋新”的续著思路。他说:

按民主国之人民,应有政权,是为民权主义的特点,即为三民主义之要素。虽本书为普通赠答之函件,与公文性质不同,但亦不可无私人之讨论,为改良政治之枢机。朋友往来,究心政务,正民主国民之天职也。爰为之特具是栏,就民权之所及,作良友之切磋。

他还特设了“道德栏”,以“借尺素之往还,寓劝规之微意”。他在这一栏的卷首写道:

人何以立?曰道与德。道德不存在,乌乎为人?吾国开化最早,经数十百圣贤之提倡道德,深入人心,方能称为文物之邦,历五千年而不敝。乃降至晚近,异说沸腾,竟欲举国人旧有之道德,悉数唾弃,而别求所谓新道德者,卒以旧道德日被摧残,新道德未闻接替,衣冠败类,鸟兽同群,是谁之过欤?中山孙先生为革新界之巨子,其演讲民族主义也,不外以固有道德为基础,何物狂夫,倡言破坏。

应该说,蔡东藩的这些见识是有一定道理的。1933年仲夏,蔡东藩续著的《写信必读》与唐芸洲的原著合并出版,书名为《写信必读合璧》。此时,会文堂书局早已改组为会文堂新记书局。

不难发现,蔡东藩所编著的书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他热衷于教育,认为“人无教育,就不能自立;国无教育,就不能自强”,因此编著了《中等新论说文范》、《高等小学论说文范》及续著《写信必读》等教科书。他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才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了十三部通俗演义。这其实体现了蔡东藩自“清官救国”梦破灭后,期望“教育救国”、“演义救国”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