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打米店风潮_蔡东藩的事迹

打米店风潮_蔡东藩的事迹

时间:2022-08-0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打米店风潮_蔡东藩的事迹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而蔡东藩则认为:暴秦之季,发难者为陈胜吴广,而陈胜尤为首谋。显然,这与蔡东藩所持的历史观以及好治抑乱的愿望有关。这一天,蔡东藩上街买米,发现米价暴涨了不少。这场打米店风潮,捣毁了二十多家米行,农民死1人,伤2人,被捕3人。蔡东藩是从报纸上知道此事的。蔡东藩承袭冯梦龙、章学诚之说,认为文史殊途,历史演义必须以正史为经。

打米店风潮_蔡东藩的事迹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而在蔡东藩的演义中,秦二世一道修筑阿房宫的苛令,已弄得普天秋怨,遍地哀鸣,陈胜、吴广因此揭竿而起。蔡东藩秉持着对农民起义的一贯看法,对陈胜、吴广起义的看法也与司马迁相左。司马迁对陈胜奋起于大泽乡之举极为推崇,他在《太史公自序》说:“桀纣失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而蔡东藩则认为:

暴秦之季,发难者为陈胜吴广,而陈胜尤为首谋。是胜之起事,实暴秦存亡之一大关键也。胜一耕佣,独具大志,不可谓非轶类材。但观其鱼腹藏书,及篝火狐鸣之术,亦只足以欺愚夫,而不足以服枭杰。况其徒贪富贵,孳孳为利,子舆氏所谓蹠之徒者,胜其有焉。惟其暴秦无道,为民所嫉,史家所以大书曰:陈胜吴广,起兵于蕲。实则皆为叛乱之道而已。杀将驱卒,斩木揭竿,乱秦有余,平秦不足。

显然,这与蔡东藩所持的历史观以及好治抑乱的愿望有关。在《清史通俗演义》中,他不敢赞同后人称洪秀全等为革命的大人物,直呼其为长毛。当他写到左宗棠克复杭州时,感慨浙江人民饱受的战乱之苦,引用了《闻见篇》四首。其中一首为《猪换妇》:

朝作牧猪奴,暮作牧猪妇,贩猪过桐庐,睦州妇人贱于肉,一妇价廉一斗粟。牧猪奴牵猪入市廛,一猪卖钱十数千,将猪卖钱钱买妇。中妇少妇载满船,篷头垢面清泪涟,我闻此语坐长吁:就中亦有千金躯,嗟哉妇人猪不如?(www.guayunfan.com)可过了一段时间,他自己也碰到了农民哄抢米行的事。

这一天,蔡东藩上街买米,发现米价暴涨了不少。他问店员能不能便宜些。店员却梗着脖子说:“老板说了,就这个价。要买就买,不买就算了。”想着家里的米桶快空了,蔡东藩只得硬着头皮买了些许。

谁料,这米价却是一天价一个价,不断上涨。4月28日,蔡东藩又到庆盛南北货店看报。还走多远,只见街上的行人争先恐后地奔跑着。他不明就里,就拉住一个熟人问了起来。

“蔡先生,好几百农民正哄抢米行呢,军警都去镇压了。您就别上街了。”说完,那人又慌张地跑了。

这文弱书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来到萧山中街,站在一角落里,悄悄地看了起来。街面上一片混乱,许多米行被捣毁,军警们正拿着警械镇压着农民,上百的农民四散逃命着,部分趴在了地上。

忽然,一农民从蔡东藩眼前慌里慌张地跑过。过了一会儿,他却又慌里慌张地跑了回来。蔡东藩知道他是在如饭架似的街道上迷路了,急忙一把拉住了他,把他引上浦阳江边的火神塘。

跑到塘上,俩人不住地颤着气。等到气息稍为平和了些,蔡东藩便问这农民为什么要哄抢米行。

那农民见蔡东藩没有害他之意,便一五一十地说开了。原来这一年的收成不好,农民交完了租,所剩下的粮食已少得可怜了。街上的米行老板却故意哄抬粮价,这让老百姓怎么活啊?气愤不过,他们就集合了五六百人,各持刀械蜂拥至临浦街,哄抢米行粮店,却遭到了军警的弹压。

“如果官清吏洁,农民何致于乱?”蔡东藩十分同情这些农民的遭遇,但作为一个较传统的“士大夫”,却不赞同农民的这种“犯乱”、“越轨”的做法。于是,他就问道:“为什么不去找政府呢?”

这时,镇上响起“叭叭”两声枪响,那农民的脸色陡然一变,就慌忙向天乐乡跑去。

这场打米店风潮,捣毁了二十多家米行,农民死1人,伤2人,被捕3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2日农历端午节这一天,镇上又热闹了起来,街上贴满了“与帝国主义经济绝交”、“抵制日货、英货,惩办杀害我工人同胞之罪魁”等标语。一些民众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活动,高呼声讨帝国主义暴行的口号。

原来1925年5月30日,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公然枪杀我爱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6月中旬,杭州安定、宗文等校的学生来到萧山、临浦等地开展宣传、募捐活动,声援上海各界群众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的正义行动。

蔡东藩是从报纸上知道此事的。他走到募捐箱前,捐出了自己半个月的稿费。

“蔡先生,您也来了!”一位临浦商学联合会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喊了起来,紧紧地握住了蔡东藩的手。

蔡东藩不想抛头露面,赶紧挣脱了手,趁着人多混乱,溜回了家中。

回到临江书舍,他反思着在街上前后发生的这两件事,写下了随笔道:“治国须重民,民安国才安。民要谅国难,国强民才富。奸商实可恨,抢粮总坏市。李闯复长毛,殷鉴还不远。御侮必戮力,方可壮国威。人皆各顾己,国难何时靖!”

写下随笔,蔡东藩便开始着手写作《后汉通俗演义》了。后汉起自王莽篡汉,终自三国归晋。记叙这段历史的有范晔的《后汉书》,还有清远道人的《东汉演义》,自然还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

蔡东藩承袭冯梦龙章学诚之说,认为文史殊途,历史演义必须以正史为经。因此,他在《后汉通俗演义》的自序中,又对《三国演义》作了番“讨伐”:

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之《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不少也。

其实,写历史演义时如何吸取历史小说之长,又能把史料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二者融会贯通之,这是个多年的难题。蔡东藩自己也常常陷入矛盾之中。在他的历史演义中,也酌用过不少稗史轶闻和民间传说。但他以普及正史知识为己任,认为“编著小说不在伪饰,但靠着一支笔力,纵横鼓舞,即实事亦固具大观也”。因此,他大加鞭挞《三国演义》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一年的年底,临江书舍的墙门上贴上了大红喜字。一顶花轿抵达蔡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

原来是震濆与米行老板方南荣之女方彩琴结婚了。蔡东藩坐在椅子上,满脸笑容地看着新郎、新娘,内心早已是百感交集。

他想给自己的父母说,爹娘,您们唯一的孙子今日喜结良缘了。

他想给妻子王氏说,儿子结婚了,你和震康要在,那该多高兴啊。

他想给继室黄晚霞说,要是女儿在,也该九岁了。

……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赞郎高声喊道。

蔡东藩端坐椅子,望着披红戴彩的儿子、儿媳,已快喜极而泣了。可喜庆的日子,不能流泪啊。他强行咽下了眼泪,连声说道:“好,好,好!”

第二天,按本地的习俗,儿子、儿媳“回门”去了。蔡东藩又坐在书桌前,继续写作《后汉通俗演义》。后来,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儿媳方彩琴慢慢摸熟了公公的脾气,天天到书房替蔡东藩磨墨。即使在寒冬笔头冰结的日子,也总是照墨不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