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其言观其行与听其言信其行

听其言观其行与听其言信其行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观其言”到“信其行”,更加不易。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以生命“实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就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丰碑、民族脊梁的一多先生。读其文字,想见其为人。恐怕还要如臧克家老人说的那样,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子曰:“始吾于人,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第五·十章》

这段话,本来是孔子批评宰我“昼寝”之后的感慨。但我想把它分开来说一说。

言语和行动,就像鸟的羽毛和翅膀,有时会弄朦胧了人的眼睛。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好,甚至还有些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是自古以来的关于“言”和“行”最本质的要求,但似乎总没有完完全全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满意效果。知行合一,着实艰难。纪晓岚曾批评过的“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三类典型,至今仍令许多人芒刺在背。

之所以要“听其言观其行”,一方面是因为“话好说、事难做”,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大讲特讲时,不是以真面目对人,而是戴着面具,表里不一,哗然取宠,炫人视听——要廉洁,必标榜清风两袖;重民生,定力挺亲民爱民;正作风,会假唱艰苦朴素……更甚者,假借“公众”之义谋一己之利,欺世盗名。所以,认识一个人或判断一个决策时,必须多角度、全方面地分析研究,不能光看说了些什么,而要看实际做了什么;不光要看表面上做了什么,还要洞察其真实的意图是什么。总之,不能凭一时一事,而要看全部的历史和整个过程。

由“观其言”到“信其行”,更加不易。臧克家老人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说,在青岛大学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不动声响,无声无闻,“做了不说”,于是《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皇皇巨著问世,硕果累累。而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一多先生不但“说”,而且“说了就做”——在李公朴先生的纪念大会上,他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我们准备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以生命“实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就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丰碑、民族脊梁的一多先生。读其文字,想见其为人。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认为:“当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塔西佗陷阱”。现在中国好多的人和事都陷入了这个“陷阱”之中,这的确是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之“隐痛”。如何才能有一剂救济的良药呢?恐怕还要如臧克家老人说的那样,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想还得再加一句“道的坚守,义的担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