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部杂体诗歌研究专著

第一部杂体诗歌研究专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部杂体诗歌研究专著,是饶少平著的《杂体诗歌概说》。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中杂体诗歌这一长期被冷落和忽视而从无系统研究的空白。杂体诗无论在民间还是文学典籍中都常有出现,是中国诗学和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被认为“非正规文学作品”,此前学界对杂体诗少有研究,甚至少有提及,更是无人系统研究。从此以后它会成为一个可以与“正体”诗歌相对应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跻身于学术的殿堂。

中国第一部杂体诗歌研究专著,是饶少平著的《杂体诗歌概说》。2009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中杂体诗歌这一长期被冷落和忽视而从无系统研究的空白。

饶少平,1945年生,湖北云梦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斯瓦希里语专业,曾多年被派往坦桑尼亚工作。1988年改行调入高校工作。现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教授。著有《历代艳体诗歌精华》《杂体诗歌研究》,另发表有论文、报告文学、长篇传记、散文、知识小品和斯瓦希里文小说等。

杂体诗,指古典诗词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诗体,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之作。杂体诗无论在民间还是文学典籍中都常有出现,是中国诗学和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被认为“非正规文学作品”,此前学界对杂体诗少有研究,甚至少有提及,更是无人系统研究。饶少平教授花了十三年时间,为古代诗歌中的藏头体、歇后体、嵌字体、换字体、折腰体、神智体、促句格、应字格、进退格、辘轳格、翻韵诗、虚字诗等四十多种诗歌体式进行探本求源的考证和阐释,掀开了文学史上形成定见的诗歌史描述的一页,使我们看到这一页下面还有如此丰富的内涵;还首次将杂体诗的研究拓展到传统戏曲、散曲的领域,对杂体诗歌的存在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血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认为,此书给人耳目一新,有以下几方面的贡献:一是此书第一次对杂体诗歌进行归类、整理,第一次对杂体诗歌的概念、范畴作了明晰的界定,使得杂体诗歌作为独立的诗体地位得到了确认。从此以后它会成为一个可以与“正体”诗歌相对应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跻身于学术的殿堂。二是这部著作对每一类杂体诗歌,莫不进行探本求源的考证、辨析,态度非常严谨。三是这部书解读了杂体诗歌的一些艺术奥秘,揭示了它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等等。饶先生的书打开了研究杂体诗的门径,让我们知道杂体诗歌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奥秘。四是这本书具有重大的学术启示意义。它让我们从事古代诗歌研究的人反过头来,思考我们过去研究的东西。比如说,和杂体相对应的我们过去研究的东西是不是叫正体?它如果不是正体,是什么?我们可能会在这里面发现很多文学形式的奥秘。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古代的诗歌确实以四言、五言和七言为主,六言诗不多,三言诗也不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饶先生的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重新研究这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