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部诗歌通史

第一部诗歌通史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部诗歌通史是李维著的《诗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作为“北斗丛书”之一,改书名为《中国诗史》再版发行。民国十五年冬,李维避乱还乡,在家用三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二百六十页篇幅的《诗史》,成为中国第一部诗歌通史。当代学者蒋寅在所撰《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重读李维〈诗史〉札记》中,称《诗史》为“中国第一部现代形态的诗歌通史”。

中国第一部诗歌通史是李维著的《诗史》。1928年10月由北平石棱精舍印行。1996年3月,东方出版社据石棱精舍版,列入“民国经典学术文库”编校再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作为“北斗丛书”之一,改书名为《中国诗史》再版发行。

李维,生平不详。只知他当时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生,曾师从刘毓盘。据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写作是受老师刘毓盘的启发。刘先生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词史》,晚年更欲著诗史而力不从心,遂鼓励李维撰写。民国十五年(1926)冬,李维避乱还乡,在家用三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二百六十页篇幅的《诗史》,成为中国第一部诗歌通史。

该书初版由沈尹默、梁启超题内外封签。作者在自序中标明他编写此书的宗旨是“综吾国数千年之诗学,明其传统,究其体变,识其流别,详其作者,而为一有统系之作”。这既言明了诗史撰者的任务,也给诗史下了一个颇有科学内涵的准确定义。

全书十一万字,用文言文写成,分为卷上、卷中、卷下三卷,四十五章。

卷上计十五章:第一章写中国诗之起源,第二章写三百篇为中国诗学之渊薮,第三、第四章写楚辞代兴与春秋战国诗学之中断,第五、第六章写两汉诗体衍进及乐府之特盛,第七章写魏诗为六朝诗学之先导,第八、第九章写两晋诗学极盛与中兴以后作者之玄思,第十章写宋诗再振为六朝诗学之极峰,第十一至第十三章写齐梁陈诗风绮靡与六朝诗体之蜕化,第十四章写北魏北齐北周诗学之不竞,第十五章写隋诗余光反射为六朝诗学之终局。

卷中计十三章:第一至第三章写初唐诗体与沈宋,第四至第六章写盛唐诗学鼎盛及诗体之大成,第七至第九章写中唐诗风一变与元和长庆间诗人之体别,第十至第十二章写晚唐诗人之别致与诗学衍变后统派之分传,第十三章写五代小词代诗。

卷下计十七章:第一至第三章写诗势尽后北宋各派作者之天才,第四至第六章写南宋四大家与永嘉四灵,第七章写诗学降落中辽金两代之朔角孤星,第八、第九章写元四大家诗体与铁崖乐府,第十至第十三章写明诗再降与复古声中各派之起伏,第十四至第十七章写诗极衰为旧体诗之终局。

当代学者蒋寅在所撰《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重读李维〈诗史〉札记》中,称《诗史》为“中国第一部现代形态的诗歌通史”。又论其价值,一曰视角始终建立在诗歌文学价值表现的机能、方式之发生与变迁上,论述诗人或作者总着眼其对诗歌传统的参与;二曰对古代诗史序列形成异于前人的看法,对宋以后诗史演进特征的分析独具见识,小时段划分更显示出对诗史的深刻理解和令人信服的把握。而论其缺陷,一曰诗史价值判断大体沿袭成说无新意,二曰判断诗史流变得失多囿于传统,具体分析多袭取陈说而少创见,论述作家尤多老生常谈,竟似诗话,粗具其人,与对诗史的宏观把握能力不太相称。内容囿于成见,详古(先秦至唐)略近(宋元明清),对于诗歌通史来说是不无缺憾。总之是“才识差胜而学力不足”云云。

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中国诗史尝试,《诗史》还是以开阔的诗史眼光与现代形态的编著体例,给学术界带来相当强烈的新鲜感,因而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今天我们要了解中国诗史研究的学术史,了解近代以来文学研究的转型,李维的这部《诗史》仍然是不能不读的著作。

【注释】

①刘毓盘:(1867—1927),字子庚,号掓禽,浙江江山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授云阳县知县。民国初,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秋,任北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教授,主讲词史、词曲学、中国诗文名著选等课。1922年秋,编定《词史》一书,共十一章九万余字,已由曹聚仁校定刊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