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体诗的韵

近体诗的韵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在写近体诗时,第一句有时可借邻韵来押韵。但邻韵并不是韵部相互靠近的就是邻韵,一定要按规定来认定和操作。写近体诗绝不能因疏忽大意而押错韵。此外,又有所谓“叠韵”,是用自己做的诗的原韵,其实等于自己和自己的诗。

近体诗,即是唐代产生的格律诗,是相对于唐以前的古体诗而言的。

现在写近体诗是根据平水韵来押韵的。[6]那么,什么叫平水韵呢?

唐时流行的隋陆法言著的《切韵》有206韵,因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所以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一说为王文郁)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并为106韵。这就是通常被称做平水韵的诗韵。虽然唐时诗韵不叫平水韵,但用韵的要求却是大致相同的。平水韵离我们的语言实际已有相当距离,但现在写旧体诗词的许多人还不大愿意另起炉灶,其原因,也就在不愿意割断这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脉。暂不说用新诗韵代替旧诗韵能否行得通,即使你不写旧体诗词,但只要你想深入学习、领会古诗词,就还得下工夫学习平水韵。而光为欣赏古诗词而去学习平水韵,比为写旧体诗词而学习平水韵,可能更缺乏动力,也更困难。因而我以为,在学写题画诗时,下点苦功,掌握好平水韵,还是值得的。要掌握好平水韵,工具书是不可缺少的。像过去流通很广的《诗韵合璧》、《诗韵全璧》这样的书,市场上也有影印本或简缩本,大家留心起来,并借助于互联网,也不难买到。[7]另外,如果一时找不到诗韵来确认一字的平仄或一般诗韵所收之字不够用时,还可以找平时容易找到的《辞源》来帮忙。《辞源》是“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它对多数的字都依《广韵》注明了反切、四声、韵部和声纽(如《广韵》未收,还会参照其他韵书作注),多数字都可以查到平仄的归属。[8]但《广韵》是《切韵》的增订本,韵目也有206个,和平水韵的106目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为了大家参照的方便,把《广韵》的韵目和平水韵的韵目对照着列表如下。在平水韵一栏里,还根据王力在《诗词格律》中归纳的邻韵表[9]注明各韵部互为邻韵的情况。

平水韵、广韵韵目对照表中国书店,1982年)。" class="calibre13">[10]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本表根据《广韵》的同用提示和《诗韵合璧》(平水韵)的韵目实际,并参照王力《汉语诗律学》和唐作藩《音韵学教程》中的有关内容编写而成。[15]表格只能反映大致的情况,如想了解更多更细的情况,可参看以上各书以及相关韵书。另外,四声间各韵部有对应关系,如平声一东,对应上声的一董,去声的一送,入声的一屋,这里的表格因表达不便,未作反映。如欲了解,请参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四册《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上表有两个用处:

一是查《广韵》与《平水韵》韵目的对照关系。如在《辞源》中查“广”和“韵”两字。在“广”字这一词头后面,标明这个字读上声,属荡韵。但平水韵是查不到荡韵的,因为已被合并。再查上表《广韵》一列的上声部,即可看到“荡第三十七”已被并入“养第三十六”,而“养”部在《平水韵》中被排在上声第二十二部。再查“韵”字,《辞源》给出的注释是这样的:“《集韵》王问切,去,焮韵”。那么,为什么忽然去引用《集韵》,而不用《广韵》了呢?那是《集韵》收字多的优势。“韵”字没有收在《广韵》里面,只好转而从《集韵》中找。而《集韵》中“”、“均”(古与“韵”字同)、“韵”三字都收在焮韵中。但你如在《广韵》中转而查“”字,这字又是有的,而且收在《广韵》的“问”部,与平水韵是相同的。从上表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水韵去声十三问,包含着《广韵》的问、焮两韵。

二是查平水韵的邻韵。知道邻韵,有两个用处。一是在写近体诗时,第一句有时可借邻韵来押韵。但邻韵并不是韵部相互靠近的就是邻韵,一定要按规定来认定和操作。二是写古体诗(古风)可用邻韵通押。表上的邻韵是根据王力《诗词格律》中归纳的邻韵表加注的。另外,在《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书的卷首也可以查到韵部之间的通转情况,但概念、说法较纷杂,初学的人不容易掌握。

近体诗的押韵,归纳起来需遵守下列几条规则:

1.押平声韵;

2.偶句押韵;

3.首句可押可不押,五言以不押为常,七言以押为常;

4.一韵到底,不能转韵;

5.首句可借邻韵。

下面,举几个诗例来加以说明。如:

画竹寄王彝斋

元•倪瓒

荆南山色里,翠竹密缘溪。

冉冉春烟薄,冥冥暮雨迷。

梦长蝴蝶化,行远鹧鸪啼。

旧日栽桃李,清阴自满蹊。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句不押韵。“溪”、“迷”、“啼”、“蹊”为韵脚字,隔句押上平声八齐韵(上、下平声之分,是因平声字多,分成上下两卷,无其他意义。“齐”是韵目字,用来代表这一韵部,下同)。又如:

题杜子美像

明•沈周

贫莫容身道自尊,先生肝胆照乾坤。

泪因感事时时有,诗不忘君首首存。

孔雀岂知牛有角,杜鹃还识帝遗魂。

千年珍重丹青在,大雅何从著赞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押韵,押的是上平声十三元。现在读起来,因语音的变化,“言”字与前四个韵已不押。也因此,到了词韵里,十三元,已分成两半。下面,再看一些不同朝代首句借邻韵的例子。如: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来”、“开”、“苔”、“栽”均属上平声十灰,而“阶”属上平声九佳,佳灰是邻韵,所以可以借来作首句的韵脚。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16]而罗隐正是晚唐的诗人。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二

宋•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韵脚字“群”,属上平声十二文,而“人”和“春”,则属上平声十一真。真文是邻韵,借来通押没问题。又如:

破窗风雨图

元•王立中

纸窗风破雨泠泠,十载山中对短檠。

老矣江湖归未遂,画间如听读书声。

“泠”属于下平声九青,而“檠”和“声”则归属青邻韵下平声八庚。又如:

题自画三顾草庐

明•唐寅

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

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

“龙”与“舂”属上平声二冬,而“雄”则属上平声一东。东冬为邻韵。又如:

闭庐不读图轴

清•金农

团扇生衣捐已无,掩书不读闭精庐。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无”属上平声七虞,而“庐”与“疏”则属上平声六鱼。首句借邻韵。

清•金农《闭庐不读图轴》

关于近体诗的押韵规则已如上述。至于每一个韵部具体包含哪些韵脚字,或者说,你想用的一个字属于哪个韵部,那是要查诗韵才知道的。初学时,这是很困扰人的地方。古人因科举等原因,是从小下过苦功的。现代人没有这个基本功,只能临时多查诗韵。写近体诗绝不能因疏忽大意而押错韵。押错韵,叫“出韵”,也叫“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在过去科场中,诗出了韵,无论诗意多么高超,只好算是不及格。[17]

诗人之间有一种唱和(“和”读去声)的风气,就产生“和诗”这一概念。因题画诗中也有这一现象,就顺便在这里说一说。最初,唱和并不一定要用对方的原韵或原韵脚,诗人可以任选一个韵来和他人用另一韵部的韵写的诗。宋代以后,和诗就差不多总要严格地依照原韵(包括用韵的次序),叫做“次韵”或“步韵”。此外,又有所谓“叠韵”,是用自己做的诗的原韵(如果连叠多次,就称为“再叠”、“三叠”等),其实等于自己和自己的诗。[18]如: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宋•苏轼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首

宋•苏辙

乱山无尽水无边,田舍渔家共一川。

行遍江南识天巧,临窗开卷两茫然。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用自己做的诗的原韵和自己的诗,那就是叠韵。如:

题杏花二首

明•徐渭

朵朵西施靥,年年墙外窥。

莫嫌妆不淡,带酒未醒时。

宋玉邻家女,施朱太赤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