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由孔子弟子谁编撰而成

论语由孔子弟子谁编撰而成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用作名词,同智,智慧,引申为明智、聪明。这是孔子对弟子子路讲的一段话。我教导给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不欺人,不自欺,不强不知以为知,才可能获得真知。

论语·为政篇》第十七章是一句人们熟知的名言: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卞邑人。孔子早年高足弟子,少孔子九岁。女:通“汝”,即你。“知”,用作名词,同智,智慧,引申为明智、聪明。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这是孔子对弟子子路讲的一段话。大意是:仲由!我教导给你的知识,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待知识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朱熹又注:“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以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论语·八佾篇》记载一个例子:有人问禘祭的学说,孔子说:“不知道啊。要是有人知道禘祭的学说那他对于治理天下,就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清楚明白了。”说着指指自己的手掌。

任何一个人,任你本事再大,学识再深,也总会有不懂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要是为了面子,硬要装成懂的样子,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对于自己和别人,谁都没有好处。

在这方面,孔子并没有因为不懂禘祭而降低了身价,相反,人们对他更加尊敬了。

这是对学习和知识应持的虚心求教、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只有不欺人,不自欺,不强不知以为知,才可能获得真知。

后来,人们便把孔子这几句话,作为对言过其实和强不知以为知等不良学风的一种劝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