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27日,毛泽东准备离开韶山去长沙,中午在松山设宴向父老乡亲们再次告别。并借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儒亦我所欲也。”《孟子》本章主要是讲人不可为物欲所蔽。生存可谓是人最大的欲望之一,但和义相比,二者不能兼得时,孟子认为应该舍生取义。毛泽东是韶山人民的儿子,韶山人民热爱自己的伟大领袖。孟子讲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毛泽东反其意用其词,说鱼与儒皆我所欲。

(引用之四十五)

“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1927年1月告别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1959年6月25日才有机会回到家乡看望乡亲们,其间过去了三十二年。

6月27日,毛泽东准备离开韶山去长沙,中午在松山设宴向父老乡亲们再次告别。在座的有杨子嘉烈士的父亲杨舜琴,他是一位乡村医生。席间——

毛泽东给杨舜琴敬了块清蒸鱼,说:“舜老,舜老,您是儒医。”杨舜琴回答说:“不,我是愚蠢之愚。”“那不是,是儒医之儒。”毛泽东又夹了块鱼放到自己碗里。并借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儒亦我所欲也。”杨舜琴十分钦佩毛泽东知识的渊博和对长者的尊重。(赵志超:《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76—177页)

“鱼我所欲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第十章: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孟子》本章主要是讲人不可为物欲所蔽。文章先以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而舍鱼取熊掌为喻,引申出生与死不可得兼,而舍生取义。生存可谓是人最大的欲望之一,但和义相比,二者不能兼得时,孟子认为应该舍生取义。为什么呢?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人不能苟且偷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人只能选择死亡。而义就是人生最高的价值原则,背义就是人生最大的可耻。再从反面而论,人能不贪生,不避患,说明人皆有羞恶之心。

“义”是人生最高的价值原则,为公利之义,就是牺牲个人的一切私利,也应在所不惜。孟子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千百年来,它已融入民族的灵魂,成为志士仁人为国为民勇于捐躯的精神力量。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回到了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冲。当地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获知消息后从四面八方涌进韶山冲。毛泽东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腾。

毛泽东离开韶山三十二年后再回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亲情没变。毛泽东回韶山表现的是党群关系,是乡情,是亲情。毛泽东是韶山人民的儿子,韶山人民热爱自己的伟大领袖。在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父老乡亲面前、在父母亲的坟前、在自己出生的老屋前、在毛家祠堂里,在这个曾经记载着他童年和理想的小村子,留下一代伟人与百姓鱼水之情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毛泽东与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伟人感情的一个侧面。

毛泽东在招待乡亲父老的离别宴席间,尊称杨舜琴老人是“儒医”,夹鱼入碗后借孟子之言又说:“鱼我所欲也,儒亦我所欲也!”孟子讲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毛泽东反其意用其词,说鱼与儒皆我所欲。既表现了毛泽东尊老敬贤的美德,又体现了我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其情景,其言谈,集中反映了领袖与人民的亲密关系

当毛泽东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流连于乡亲们中间时,他的心中充满圣洁的爱意。物质的鱼,精神的儒,都成为他生命和生活的必须。也许,只有在此种性情之下,才可以看出他对亚圣之言,对儒家之学的真实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