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时间:2022-0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1〕:“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2〕。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3〕。’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1〕:“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2〕。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3〕。’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4〕。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5〕,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6〕。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7〕。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8〕,侯、卫宾服,蛮、夷要服〔9〕,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10〕,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11〕,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1〕穆王:周穆王。犬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祭公谋父:周卿。

〔2〕戢:聚集,集结。玩:滥用。

〔3〕颂:指《诗经·周颂·时迈》篇。櫜:收藏盔甲、弓矢的器具。时:代辞,夏:华夏族,指中国。允:相信。王:周武王。

〔4〕后稷:周族始祖,名弃,在帝舜时执掌农事,故称后稷。后:君主。稷:农官。弃为舜的农官,不窋又继为夏的农官,故称“服侍虞夏”。

〔5〕不窋:弃的儿子。用:于是,就。戎翟:同“戎狄”。

〔6〕奕世:累世,忝:玷污。

〔7〕辛:商纣王。商牧:商郊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8〕邦内:国都近郊五百里以内。邦外:五百里外。

〔9〕要服:夷蛮距国都甚远,靠立约结盟。

〔10〕辟:法令。

〔11〕大毕、伯仕:犬戎君主。

美文共赏

本文记叙了祭公劝谏周穆王不要发兵征讨犬戎的言辞和穆王不听劝谏的结果。周穆王妄想自己的车辙马迹遍天下,无缘无故要征伐犬戎。祭公引经据典,苦心劝阻。

“耀德不观兵”是全文的主旨,谏辞先阐述先王“耀徳”,后对“先王之制”做阐释,强调“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的德治政策,即把干戈收起来,把弓箭收藏好,我王施政求美德,要使恩惠遍中国,永远保持无缺失。穆王硬要出兵的结果是荒服的诸侯再也不来朝拜天子,证实了祭公观点的正确性。穆王只得到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这样的结局真是绝妙的讽刺。全篇回环往复,正反对照,层次井然有序,很有说服力。

本篇名句

“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先王历来只发扬德政,而不炫耀武力。军队在平时聚集力量,必要时才动用,一动就能显示威风;炫耀等于玩弄,那就失去了威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