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诚性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

诚性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子思的观点,诚是成就自我、成就他人的关键。可见,真诚之心对于一个人的言行至关重要。可见,这段逻辑跳跃性很大的话绕了一大圈子后又落在“诚性”二字上,证明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诚是善的本质。诚者,是指诚性天资深厚的人;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诚,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诚,其诚性自然呈现,圣贤就是这样的人。诚之者,是指通过后天学习教育而达到诚性的人,平常人就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使自己拥有诚性。

按子思的观点,诚是成就自我、成就他人的关键。记得有位先贤说过,“诚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本。”我们做事说话前得先有一颗真诚的心,因此子思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里是说,如果人在行动、说话之前预先存有诚心,就会真实坚定,方向明确,没有怀疑摇摆,没有欺骗浮夸,那么事情就能做成,且无愧疚之心,同时他说话就有底气而不胆怯,行路就有方向而不迷惑。可见,真诚之心对于一个人的言行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诚心对处理上下、朋友、亲情间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中庸》说: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里是说:“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重视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要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是有办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是有办法的,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要使自己真诚是有办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这段看上去缺乏头绪的话,似乎与真诚没有关系。然而这句话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人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前提在取得朋友的信任;而要取信于朋友,前提又在和顺亲人;而和顺亲人的前提在自身能否真诚;自身能否真诚的关键是能否明白善德本性,而善德本身就是诚性。可见,这段逻辑跳跃性很大的话绕了一大圈子后又落在“诚性”二字上,证明诚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石,诚是善的本质。

真诚对我们的言行很重要,对人与人的交往很关键,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做到自身真诚。为此,《中庸》给我们提出了诚身的两种办法,即诚者与诚之者。什么是诚者与诚之者呢?子思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者,是指诚性天资深厚的人;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诚,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诚,其诚性自然呈现,圣贤就是这样的人。诚之者,是指通过后天学习教育而达到诚性的人,平常人就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使自己拥有诚性。然而,后天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关键在“择善而固执之者”,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后天学习的方法有五,即子思所说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就是通过“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周密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践行”五方面,而且要立长志气,下笨功夫,长期坚守,才能做到。子思说: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就是说:要么不学,学了如果没学会就绝不停止;要么不问,问了如果没弄懂就绝不停止……别人用一分气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气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气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气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愚笨者也一定能聪明起来,即使柔弱者也一定能刚强起来。这种诚身之道,简言之,就是一个精诚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