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渡诗人陈与义

南渡诗人陈与义

时间:2022-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靖康之难,朝廷南渡,陈与义也避乱南奔,流离于襄汉、湖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官兵部员外郎、参知政事。与此同时,金兵攻潭州,直龙图阁向子諲率军民奋起抵抗。陈与义在真正从杜诗中吸取营养、努力改变江西诗派的作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虽然他的诗并不如杜诗深刻,但他在当时诗坛上毕竟自成一家,有一定的影响。可见陈与义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一、南渡诗人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谪监陈留酒税。靖康之难,朝廷南渡,陈与义也避乱南奔,流离于襄汉、湖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官兵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后称病辞官离朝,回到湖州,不久病逝。他不仅是一位爱国志士,而且也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时代和诗人的经历,他的诗歌创作南渡前后有所不同。

南渡之前,他的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因而他诗歌创作的内容多系抒写个人的生活情趣。但因仕途并不显达,诗中也常流露一些怨愁。在艺术风格上,他也曾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但是他又能从那里跳脱出来。他不像江西诗派中的人那样,以宗派自缚,而是注意广取前人之长,化为自己的特色。元人吴澄在《震翁诗序》中曾指出:“简斋古体自东坡氏,近体自后山氏,而神化之妙,简斋自简斋也。”(《吴文正公全集》卷九)早年,他还以崔鶠为师,崔曾告诫他:“凡作诗,工拙所未论,大要忌俗而已;天下书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志于用事。”(方勺《泊宅编》卷九)这些影响,使他的诗既不俚俗,也无“掉书袋”的毛病,词句明畅,音调响亮,与江西诗派风格有所不同。如《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生动地描绘了襄邑道中的景象,写出了诗人舟行的悠闲情趣。语言明白晓畅,情调轻快活泼。

在这一时期,就诗的内容而言,纵然是抒写个人情怀,但也有一些作品寓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如古诗《江南春》:

雨后江上绿,客愁随眼新,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荠(1)绕墙人得肥。

流畅明净的语言,不仅写出了一江春水、十里桃花的江南景色,抒发了诗人客居京华而思归故里的情怀,而且字里行间也暗示着世路的险恶。

此外,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借写墨梅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社会混淆黑白,真伪不分的愤慨。《书怀示友》(其七),非董仲舒而赞贾谊,借古讽今,寓意深刻。只不过这类诗在他的前期创作中并不多见。

南渡以后,国破的现实,逃难的经历,扩大了诗人的创作视野,“万里南行眼界宽”(清·谢启昆《树经堂诗集》初集卷十一),也正是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学杜诗不应在形式上,而应注意学习杜诗中忧国忧民的精神。他曾这样后悔过:“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所以这时他的诗歌创作“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六),风格沉郁,可以明显地看出杜诗的影响。杨万里就曾这样称赞他:“诗风独上少陵坛。”(《跋陈简斋奏章》)《伤春》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庙堂无策可平戎(2),坐使甘泉照夕烽(3)。初怪上都闻战马(4),岂知穷海看飞龙(5)。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6)。稍喜长沙向延阁(7),残兵敢犯犬羊锋(8)

北宋灭亡后,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逃奔。与此同时,金兵攻潭州,直龙图阁向子諲率军民奋起抵抗。这时诗人正流落湖南,听到这些消息,写下了这首感时忧国之作。诗中揭露了朝廷的无能,赞扬了向子諲英勇抗敌的精神。在这一褒一贬中,表达了诗人忧国的感情。这首诗与杜甫的《登楼》、《登高》等作品何其相似!

陈与义还写了大量怀想故国的作品,如《道中书事》、《渡江》、《题画》等等,感情真挚,感慨深沉。这种强烈的感情往往一触即发。如《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9),十年伊洛(10)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11)独立东风看社丹。

诗人从南国的牡丹一下子联想到盛产牡丹的家乡洛阳。可是中原沦陷,故乡何在?诗中写故国之思,写对国事的感慨,深沉含蓄。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指出:“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建炎间避地湖峤,行万里路,诗益奇壮。”“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后村诗话》前集卷三)陈与义在真正从杜诗中吸取营养、努力改变江西诗派的作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虽然他的诗并不如杜诗深刻,但他在当时诗坛上毕竟自成一家,有一定的影响。正如宋人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所指出的:“搢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正是这种“新体”,才使他在诗坛上赢得了诗名。南宋的张嵲、朱松、杨万里、刘辰翁,元朝的方回等等,都很推崇他的诗。可见陈与义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在南宋初期诗坛上,从江西诗派作风中跳脱出来,有所变化的,还有吕本中和曾几。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绍兴进士,官中书舍人,故称吕紫薇。他论诗主活法,认为: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也矣。谢元晖有言:“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夏均父集序》)他以此来改造江西诗派作风。所以,他的诗虽学黄、陈,而又有所变化,能够克服生硬的毛病,诗风比较流畅。晚年作品还表现出感时伤乱之情。尽管这样,江西诗派的影子在其诗中还是可以看得见的。集中比较好的作品如: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12)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13)。欲逐范仔辈(14)同盟起义师。(《兵乱后杂诗》)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15),强言(16)风物胜江南。(《连州阳山归路》)

前一首,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直写胸臆。从诗中看到一位饱经兵乱之苦,忧时忧国的诗人形象。后一首,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抒写了诗人流亡中的愁苦之情。尤其是后两句,以女儿的天真来衬写诗人内心的凄楚,感情更为深沉。总之,这两首诗感时伤乱,时代感很强。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曾任江西、浙西提邢,遭秦侩排斥。后复召为敷文阁待制。他论诗主参禅、顿悟。曾说:“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又如学仙子,辛苦终不遇。忽然毛骨换,政用口缺故。”(《寄本中诗》)他学诗以黄庭坚为师,但又避开了黄诗的生硬,诗风轻快活泼,对杨万里、陆游的诗影响较大,是陆游的老师。诗的内容多系个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有时也有一些感时之作。代表作有:

一夕骄阳转作霖(17),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18)。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19)心。(《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这些诗运笔活泼,情调开朗,体现了作者诗歌创作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