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旧国昙花一现

复旧国昙花一现

时间:2022-1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岳阳董景珍得报,派徐德基、郭华一人率州中首领数百人,到军前迎接萧铣,先与前部沈柳生相遇。萧铣无奈,怒言责斥,苦言劝导,然后赦免其罪,令其仍为原职。萧铣从其言,设计斩沈柳生于城内,沈氏部将皆溃散。董景珍筑坛于城南,择定吉日,萧铣登坛焚香,祭告天地,自称梁王。萧铣恐日久难制,于是以休兵耕种为名,夺诸将兵权。时董景珍镇守长沙,萧铣下诏令赦免其无罪,召令他回江陵议事。

隋义阳郡(治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治今河南罗山县西南)的县衙大小官吏,连日来议论纷纷,其议论的内容就是新任县令萧铣:身为当朝皇后的侄儿,年龄也30多岁了,为什么被派到这里任个小小的县令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问题。是的,自隋炀帝即位以来,作为萧皇后的娘家人,凡“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布列朝廷”,为什么独萧铣例外呢?实际上,他能得到这个官位已经是隋炀帝的极大恩惠了。

萧铣于后梁天保二十年、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生于江陵,他的祖父就是后梁小朝廷的太傅、安平王萧岩,其父与萧皇后是亲叔伯兄妹。萧岩上已述及,曾降陈朝,隋开皇八年(公元589年),陈亡,萧岩被俘,送长安斩首,其子(即萧铣的父亲,史失其名)大概同时被斩,萧铣时年才3岁多,故史称其“少孤贫,傭书自给”。所以,虽然萧皇后是他的亲叔伯姑母,可他也是隋王朝的死囚之后,他能有今日的局面,已非易事。

萧铣为罗山县令时,当在隋炀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之后。时天下倡乱,各地纷纷起兵,自立为王,而且星火燎原之势愈演愈烈。说话到了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岳州(今湖南岳阳)校尉董景珍、雷世猛及其所属部将等10来人,同谋起兵反隋,众人共推董景珍为军主,董景珍以为不妥,对众人说:“我出身寒微贫贱,难能服众。今如果推选军主,应该拥立有号召力的名门望族之后。罗山县令萧铣,先梁皇帝萧詧之曾孙,宽厚仁德,胸怀开阔,为人大度,有其先祖梁武帝萧衍之遗风。我听说帝王出现,必有符命征兆,隋朝冠带,皆称‘起梁’,即梁朝复兴之义,这正是萧家复兴之兆。我们推举他为军主,这不正是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吗?”

众人闻听此言,无不称好,都梦想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将,当即写下书信,选派精细干练之士赴罗山县,拜见萧铣,详陈来意。萧铣闻之大悦,给董景珍复信说:

我之本国,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无忘雪耻。今天诱乃衷,公等降心,将大复梁绪,徼福于先帝,岂非上天意也!我敢不纠励士众,敬从公等来请!

萧铣送走来人,当即以天下大乱,当自建武装,退可保一县平安、进可为国讨贼为名,公开张榜募兵,又令富户商贾出资相助,很快就组建成一支数千人的部队。

恰在此时,颖川(今河南许昌)反民沈柳生率其部队入侵罗山县,萧铣率部出战不利,于是对其部下说:

“当朝无道,天下叛隋,我等能为昏君守节而得以保全吗?岳阳的英雄豪杰密谋起事,曾派人请我为主。我的先人昔日曾定都其地,如从所请,定能兴复梁国,你们也各有丰功伟业。而且派使往召沈柳生,他也一定能顺从于我。”

部众无不大喜,萧铣即自称梁公,尽弃隋朝官服、旗帜,树起梁朝的旗色。遣使游说沈柳生,沈果然率众来归,萧铣拜其为车骑大将军,然后率众进军岳阳。时在隋大业十三年十月间。沿途行进仅5天,远近来投者就达数万人。

岳阳董景珍得报,派徐德基、郭华一人率州中首领数百人,到军前迎接萧铣,先与前部沈柳生相遇。沈柳生对其部下说:

“我最先奉从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马一倍于我,我入城后定位在其下。今不如杀其首领,挟制梁公攻取岳阳城!”

于是,命左右杀徐德基,然后报告萧铣。萧铣大惊道:“今天起兵,本欲拨乱反正,复兴梁国,可事业刚刚开始,就自相残杀,我不能做这样的军主!”

说着恨恨走出军门。沈柳生见状非常恐惧,伏地请罪,愿意改过自新。萧铣无奈,怒言责斥,苦言劝导,然后赦免其罪,令其仍为原职。

萧铣陈兵城外,自率部将数人入城与董景珍相见。董景珍向萧铣进言道:“徐德基奉梁公为主,丹胆诚心,沈氏凶狠残暴,如不治罪,如何为政?且其久为盗贼,凶险顽劣已经成性,现在虽然去盗从正,可本性难改,与这样的人同处一城,终将为患。如不早加预防,后果堪忧!”

萧铣从其言,设计斩沈柳生于城内,沈氏部将皆溃散。董景珍筑坛于城南,择定吉日,萧铣登坛焚香,祭告天地,自称梁王。祭天之日的数天前,有奇异鸟飞临岳阳城,于是建年号为“凤鸣”,以隋大业十三年为凤鸣元年。

次年为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四月,萧铣在岳阳即皇帝位,仍以“梁”为国号,置百官,完全循用梁时故制,追封大伯父萧琮为孝靖帝,自己的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萧璿为文宪王。封部将: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徹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

隋岭南镇将张镇周、王仁寿率军来攻岳阳,未能取胜,恰在此时他闻知隋炀帝被杀,其二人便与钦州(今属广西)刺史宁长真、交趾(今属越南)太守丘和等率岭南诸州县归降萧铣。萧铣又发兵攻取了豫章(今江西南昌)、荆州江陵,又略定岭表。九江初有林士弘,自建国号,不久其内部自相残杀,林士弘逃去,其部下所属州县也降于萧铣。

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世陵园,用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使他掌管文书机密。自此,东起九江,西到三峡,北自汉水,南至交趾,皆为萧铣所有,拥有精兵40万。

其部下诸将,忽然暴贵,自恃有功,骄恣专横,杀戮多自决。萧铣恐日久难制,于是以休兵耕种为名,夺诸将兵权。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十一月间,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心怀怨恨,谋划作乱,事泄被斩首。时董景珍镇守长沙,萧铣下诏令赦免其无罪,召令他回江陵议事。董景珍不敢奉召,竟欲以长沙降唐。萧铣派齐王张绣围攻长沙,董景珍想突围逃跑,被其部下所杀。晋张绣为尚书令,张绣也恃功骄横傲慢,专恣弄权,萧铣又斩杀之。萧铣性格外表宽厚,内怀猜忌,尤嫉恨超过他的人,又相继诛杀大臣,故而边将镇帅多疑惧,多叛降而去,萧铣无法制止,因此兵势渐弱。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出使江南,向信州(治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总管赵郡王李孝恭献攻取萧铣十策,李孝恭上奏唐廷,李渊从其策,诏改信州为夔州,命总管李孝恭制造大舰船,练习水战;又因李孝恭没有沙场征战经验,任命李靖为长史兼行军总管,将军事委决于他。李靖和李孝恭商定,把巴、蜀酋长的子弟全部召来,以酌量才能授予官职为名,把他们安置左右,表面上是选拔任用,实则是把他们作为人质以挟制诸酋长。

八月,唐朝诏命调发巴、蜀的军队,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孝恭长史,统辖12总管及兵马,自夔州顺流而下;又任庐江王李瑷为荆道行军元帅,黔州(今四川彭水)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道、黄州(治今湖北新洲)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湖北武汉)道,一齐向萧铣统治区进攻。时正汛期,长江水暴涨,萧铣以为三峡路险,唐军一定不能来攻。唐将也请求等水落再进军,李靖说:

“兵贵神速。现在我军刚刚集结于夔州,江陵还不知道,假如乘水势突然抵达江陵城下,乘其不备发起袭击,此行一定能擒获萧铣。如此良机,决不可失!”

李孝恭采纳了他的主张,于是战舰2000余艘乘汛东下,步卒沿长江两侧东进。九月初,李孝恭军攻克荆门、宜都二镇,进军到夷陵。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驻扎在清江(今湖北恩施),九日,被唐军击退,获战舰300余艘,斩杀淹死的人数以万计,一直追到百里洲(江陵城西长江中)。文士弘收拾残兵再战,又被打败,进入北江(百里洲两江之北段长江)。萧铣江州(今江西九江)总管盖彦举以五州降唐。

萧铣因裁军经营农业,宿卫江陵的军队才留有数千人,听到唐军到来,文士弘兵败,大为惊惧,其他部队都在江南、岭南,仓猝征调不能马上到来,只得组织城防数千兵和文士弘的残兵,奋力抗拒。可终是寡不敌众。李靖请李孝恭把舰船散放江中,随水漂下。唐将颇不理解,李靖说:

“萧铣的地盘,南出岭表,东至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敌境,如果江陵城久攻不下,他们的援军四方合集而来,我军内外受敌,进退不得,那时虽有舰船又用什么用呢?现在让船只顺流而下,他们的援军见到它必定以为江陵已被攻破,不敢急进来援,派兵往返探报,其行动就要滞留迟缓旬月,那么我军就有足够的时间,一定可以攻破江陵城。”

萧铣的援军见到江水中的大批舰船,果然疑惑不敢冒进。唐军大围江陵,攻守甚激。萧铣见内外断绝,便向中书侍郎岑文本问计,岑文本劝其投降。萧铣于是对臣下们说:

“上天不保祐降祸于梁,战也无益。如果一定等到力尽再屈服,那会使百姓蒙受灾难,岂可因我一人而陷百姓于毁灭之中呢!众人失我,何患无君?”

九月二十一日,萧铣到太庙祭祀,然后下令开城出降,守城的将士流着眼泪相送。萧铣身穿孝服,头戴布巾,率领群臣出城,来到唐军营前说道:

“当死者仅我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纵兵杀戮掠夺。”

李孝恭进占江陵,其诸将想乘机大肆掠夺,岑文本劝李孝恭道:“江南士民,自隋末以来,深受虐政之苦,加之群雄虎斗,现在幸存者都是九死余生之辈,翘足引颈以待真主明君的到来,因此,萧氏君臣决心归附天命,以免百姓之苦。如今若纵兵任情虏掠,恐怕江陵以南无人再心存教化了!”

李孝恭很赞成,立即下令禁止虏掠。诸将又请道:“梁朝将帅与我军恶斗死拼,罪过深重,请按户籍抄没他们的家资,以犒赏我军将士。”

李靖解说道:“称王者的军队,应以义声为先路。梁将效主死战,这就是忠臣,岂可以叛逆相看而抄没他们的家呢?”

于是,唐军秋毫无犯,城中安然如常。南方州县皆闻风而降,竭诚归附,萧铣出降数日后,援军有十余万到来,听说江陵已经失守,也都归降了唐军。

萧铣被送到长安,唐帝李渊亲自召审,指斥其过。萧铣说:“隋失其政,天下共逐。萧铣没有得到天命,所以致此,犹如汉初田横自立为王,并非负心汉朝。如果陛下以为我有罪,我甘愿一死。”

李渊怒其不肯屈服,诏令斩首于市,年仅39岁。这是梁朝后裔最后一位称帝者,自称帝复梁号,至此凡5年。李渊杀之,其度量也不可谓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